中新網9月22日電 國新辦22日下午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介紹金融監管事業有關情況。
一是行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綜合實力更加雄厚。目前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超過500萬億元,5年來年均增長9%,全球最大信貸和第二大保險市場地位更加穩固。信托、理財、保險資管機構管理資產近100萬億元,規模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全球1000強銀行中,143家中資銀行上榜,前10位我國占據6席。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機構體系日益完善。大型機構主力軍和壓艙石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小機構服務當地、特色發展取得實效。全球前50大銀行有43家在華設立機構,40家最大的保險公司半數已進入中國。金融運行總體穩健。不良貸款、資本充足、償付能力等主要監管指標穩中向好,均處于“健康區間”。5年來處置不良資產較“十三五”時期增加超40%。行業抵御風險的資本和撥備總規模超過50萬億元。應對各類挑戰的基礎更牢、韌性更強、底氣更足。
二是金融服務再上新臺階。融資主渠道作用有效發揮。5年來,銀行業保險業通過信貸、債券、股權等多種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新增資金170萬億元。重點領域投放精準有力。科研技術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基礎設施貸款年均增長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6萬億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個百分點。民生保障顯著增強。保險業累計賠付9萬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增長61.7%。農業保險為8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商業養老、健康保險積累準備金11萬億元。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北到漠河、南到三沙,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服務。
三是金融監管開創新局面。監管體制深刻變革。堅決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金融委決策部署,總局系統機構改革圓滿收官,“四級垂管”架構有效運轉,金融消保統籌工作扎實推進,省市縣三級防非打非機制全面覆蓋。監管質效持續提升。監管法制“四梁八柱”加快搭建,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五大監管”得到全面強化。堅持嚴格執法、敢于亮劍,累計處罰機構2萬家次、責任人3.6萬人次,罰沒金額210億元。監管合力加快凝聚。無論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還是房地產、小微企業兩項融資協調機制,央地協同、部門聯動更加密切,形成了“同責共擔、同題共答、同向發力”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