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2日電 國新辦22日下午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介紹外匯管理工作情況。
第一,國際收支運行更加穩健。面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涉外經濟頂住壓力、穩定發展,對外經貿呈現多元化格局、韌性增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保持在合理區間。跨境雙向投融資活躍,7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股票、債券、存貸款超10萬億元。
第二,外匯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大幅提升。“越誠信越便利”的外匯服務環境更加優化。支持銀行根據企業信用狀況,采用相應的便利化措施,業務辦理時間大幅縮短。其中,憑指令即可辦理業務的企業數較2020年末增長5倍以上。取消貿易外匯收支名錄登記等行政許可,外匯局行政許可業務筆數下降超70%。外匯領域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直接投資項下已實現基本可兌換,跨境證券投資形成了以機構投資者制度、互聯互通機制、境外投資者直接入市為主的跨境投資制度安排,跨境債務融資實施全口徑宏觀審慎管理。我們還統一QFII/RQFII與債券市場直接入市等開放渠道的匯兌規則。推動形成簡明統一的資金池政策框架,這個框架已經惠及1000多家跨國集團和1.9萬家境內外成員企業。完善熊貓債、境外上市等資金管理。支持上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自貿試驗區、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先行先試外匯創新政策。
第三,開放環境下的監管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持續增強。在持續深化外匯市場發展的同時,不斷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成功應對多輪次、高強度外部沖擊。“十四五”以來破獲外匯案件超6100件,有力打擊地下錢莊等違法違規活動。外匯市場功能完善、運行穩健、韌性明顯增強。
第四,“十四五”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始終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近兩年在3.2萬億美元以上。我們持續做好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保障資產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外匯儲備充分發揮了國家經濟金融重要“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展望“十五五”,國家外匯局將健全“更加便利、更加開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