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品質量將在20年內大躍進”。這是德國質量協會主席于爾根·瓦爾維希的最新調查研究報告。
主題為“質量·品牌·全球化”的2014年中國工博會質量創新論壇暨第九屆上海國際質量研討會,日前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議透露,中國質量近年來有了長足的進步。于爾根·瓦爾維希的報告,就來自名為“質量-德國制造”的研究項目,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相關主題研究。
研究者征求了1214家具有代表性的德國企業的意見。調查顯示,中國將在質量競賽中大幅趕超,大型企業對此感受尤為明顯:在員工人數超過250人的受訪企業中,逾56%的企業認為中國在今后20年內將在質量方面迎頭趕上。這項調查還顯示,德企并沒有把美法企業視為重要競爭對手。受訪企業認為,美法同行的生產質量最多也就是原地踏步,甚至還會退步。約28%的受訪企業預計,德國公司今后20年內在質量上還會更上一層樓;逾43%的企業相信,德國將保持現有質量水平。
據主辦方上海市質量協會會長唐曉芬介紹,在中國品牌邁向國際化方面,同樣有了大的進步。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發布的2013年度(第十屆)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內地入選的品牌達到25個,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其中CCTV、國家電網、工商銀行、中國移動進入前100位,新華社、中國鐵建首次上榜。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的相關研究項目顯示,2005年到2013年,中國入圍該榜的品牌從4家上升到25家,年均增速達到了25.74%,為全球第一。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吳方博士在“品牌價值測評”的演講中透露:中國品牌評價正在實施“三步走”戰略:2012年啟動國內評價標準化試點;2013年初步完成國內評價國家標準制定;2014年已經向ISO提交成立品牌評價國際標準化機構并承擔秘書國的申請,邁出了“打造品牌評價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步伐。 (記者霍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