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趙竹青)在今年豐收節來臨之際,山西蒲縣被子垣1500畝生態有機果園又迎來大豐收。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獲悉,該所近6年來通過與蒲縣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蒲縣試驗站,以科技力量為當地果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蒲縣試驗站站長賈曉輝介紹,自試驗站建成以來,已建成2000噸現代化機械冷庫1座,引進外觀品質兼內在品質的分選線1套,制定了玉露香梨、黃冠、維納斯黃金以及煙富系列蘋果標準化采收標準6項,果品分等分級標準3項,貯藏保鮮技術6項,加工產品4種,實現了被子垣乃至整個蒲縣貯藏、加工設施和技術的從無到有。
經過科技賦能后,當地果品貯藏期延長3-4個月,損耗率由原來的30%甚至40%下降至5%以下,果實分等分級實現了優質優價,使原來平均2.5元/斤玉露香梨,分成了特級果、優級果、等外果,其中,特級果價格可達17元/斤,優級果價格可達10元/斤,等外果進行加工成果汁、脆片等,實現了全果高附加值利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果品貯藏加工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采后保鮮貯運崗位科學家王文輝介紹,試驗站先后引進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育種、栽培、貯藏加工、蟲害防控等10余名專家,組織15次培訓,累計培訓1500余人次,全面提升當地果農的專業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