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三季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通號營業收入為217.48億元,同比增長4.48%;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2.03億元,同比下降3.07%。
鐵路和城市軌道領域分別是中國通號第一和第二大的終端市場,今年前三季度,鐵路和城市軌道兩大市場營業收入分別為126.04億元和57.81億元,增速分別為4.78%和14.46%。海外業務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82億元,同比下降21.90%。
財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通號累計新簽外部合同274.7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68%。其中鐵路領域新簽合同額172.5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95%;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新簽合同額56.5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12%;海外業務領域新簽合同額20.2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8.30%;工程總承包及其他領域新簽合同額24.9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6.44%;低空經濟領域新簽合同額0.53億元。
一位軌道交通信號企業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鐵路投資呈現良好的上升態勢,鐵路運營里程不斷增加,鐵路通信信號設備采購量整體較高,這是中國通號在鐵路市場營收和新簽訂單均出現高增長的主要原因。
就城市軌道交通市場情況,該人士分析稱,中國通號作為我國成立最早的軌道交通控制系統企業,在城市軌道交通市場布局較早,目前在國內城市軌道交通控制系統市場占比達到40%。近兩年,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審批從嚴,城軌新建市場空間越來越小,更新改造和運維市場成為主要增量,而較早的布局和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意味著中國通號在城軌市場有著明顯優勢。
近兩年來,低空經濟成為發展熱點,包括中國通號、交控科技、眾合科技在內的許多軌道交通信號企業都在積極布局低空經濟。
中國通號人士表示,當前,中國通號聚焦“軌道交通+低空經濟”兩條主賽道,大力拓展智能軌交、智能低空、智慧城市、智能作業等智能業務,加快發展智能終端裝備產業,加速推動智能控制技術從軌道交通向低空經濟、城市治理、智能作業等領域延伸。
上述軌道交通信號企業人士對記者分析稱,信號企業熱衷于低空經濟,主要是因為軌道交通信號系統與低空經濟管控系統的管理邏輯高度契合,二者均以保障運行安全、避免交通沖突為核心目標。因此,企業在軌道交通領域積累的成熟經驗,完全可以遷移并應用于低空領域。在軌道交通市場增量有限且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這些企業紛紛開始在低空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點。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