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嘉興11月5日電 (錢晨菲 吳怡欣)烏篷船搖過縱橫河道,槳聲燈影里藏著江南的溫婉;智能眼鏡掠過青石板路,數字微光中透著科技的鋒芒……自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嘉興桐鄉烏鎮首辦以來,“互聯網之光”不僅照亮了全球數字合作的道路,更悄然為這座千年古鎮織就了一張“數字守護網”,讓水鄉的平安有了新模樣。
水鄉烏鎮夜景。錢晨菲 攝11月6日至9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將如期舉行。峰會啟幕前,記者走進烏鎮,探尋當地如何將“共筑開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數智未來”的理念,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數字守護”。
車輛剛駛入烏鎮轄區,一場沉浸式的數智之旅便已開啟。在烏鎮檢查站,以往排隊等候的車流不見了蹤影,南來北往的車輛平穩駛過,無需停留即可快速通行。這份流暢背后,是檢查站前方引導區“無感通行系統”的高效運轉。
“我們把入烏通行證全部電子化,并與‘無感通行系統’打通聯動?!蓖┼l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副大隊長錢曉偉解釋,系統能自動識別已在線申領通行證的車輛,精準核驗車牌、駕駛人等信息,同時完成車流分流,既守住了安全底線,又提升了通行效率。
機器人“交警”輔助指揮交通。錢晨菲 攝駛離檢查站,數智體驗仍在延續。在烏鎮云享路與智程路交叉口,交通指揮機器人正站在路口“執勤”——手臂靈活擺動,直行、轉彎手勢標準利落,與周邊的白墻黛瓦相映成趣,勾勒出“未來水鄉”的獨特圖景。
“它叫‘桐桐’,是我們的‘新同事’,目前正在試點運行?!蓖┼l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副大隊長宋揚介紹,他的這位“新同事”不僅可以復刻各類指揮動作,還能與信號燈系統聯動,實現動態分流與智能勸導。
從街口行至烏鎮西柵景區,江南水韻依舊,守護的方式卻已更新——景區民警佩戴AI智能眼鏡,借助內置翻譯功能為外國游客提供及時幫助;伴飛式執法記錄儀掠過人流上空,將實時畫面傳回地面;3米多高的瞭望哨可360度旋轉俯瞰,精準掌握人流車流情況。
“這是我們全新升級的‘一米警務’品牌?!蓖┼l市公安局烏鎮派出所副所長楊群芳說,他們不僅組建了專業景區巡邏隊,把服務站設在距游客一米范圍內,更融入了這些“黑科技”裝備,讓民警既有“空中之眼”洞察全局,又有“移動智庫”高效服務,安全和便利都能跟上游客的腳步。
當智慧檢查站實現“無感通行”、十字路口迎來“機器人協管”、景區織就“立體化智慧防控網”,這些具象的科技場景,讓江南水鄉的“互聯網事”不再抽象,而是有了可觸可感的生動注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