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在土耳其靠近敘利亞邊境的敘利亞難民。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4日發表題為《同樣適用于制造炸彈的化肥從土耳其流入“伊斯蘭國”組織領地》的報道稱,土耳其工人們從早干到晚,把一袋袋化肥裝到手推車上,推過連接這個南方邊境城鎮與敘利亞的關口。
土耳其不干涉邊境貿易
對面的敘利亞城鎮被“伊斯蘭國”極端分子牢牢控制在手中,這一點從鬧市區上空飄揚的黑色旗幟就能明顯看出來。雖然硝酸銨這種化肥廣泛使用于農業生產,但也被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包括“伊斯蘭國”在內)用來制造威力強大的炸藥。
這里幾乎沒有人認為這種化肥是用來幫助敘利亞農民的。
阿克恰卡萊的反對派政治家穆罕默德·艾漢說:“那不是用來種地的。而是用來制造炸彈的。”但是,艾漢并不反對運送化肥,說這給這個貧窮的城鎮創造了就業崗位。艾漢正在競選議員。
艾漢說:“只要對土耳其人有利,就是好事——管它過了邊境后去了哪里。”
“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崛起嚇壞了全世界。歐洲竭力阻止外國人偷偷溜走去參戰;美國帶領阿拉伯國家打響轟炸戰役;土耳其信誓旦旦地說要對企圖參加圣戰的外國武裝人員關閉南部邊境。
但是,公開向“伊斯蘭國”領地運送硝酸銨這種行為,凸顯出揮之不去的質疑,即土耳其孤立其圣戰鄰居的決心到底有多么堅定。然而,對此間的民眾來說,這種跨境貿易給經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喘息之機,他們的經濟因為敘利亞戰爭飽受沖擊。
分析人士說,土耳其近來確實采取措施嚴加看管邊境,阻止外國武裝人員的流動。但是,該國仍然允許進行跨境貿易,而這種跨境貿易為“伊斯蘭國”獲取從功能飲料到化肥的各種商品提供了渠道。
皇家三軍研究所研究土耳其問題的副研究員阿龍·施泰因說:“貿易仍在流動,倒不僅僅是與‘伊斯蘭國’有關,不過,‘伊斯蘭國’的確是這一商貿政策的間接受益者。”
跨境往來是阿克恰卡萊的傳統特點,阿克恰卡萊住著9萬土耳其人,正對著敘利亞城鎮泰勒艾卜耶德。這2座城鎮的不少居民都有親戚或生意關系,他們過去就像是一個地方的人一樣。
送一個圣戰分子給35美元
但是,戰爭割裂了他們。在阿克恰卡萊,敘利亞難民的數量現在超過了土耳其人;他們開餐館,掙低工資。以前走私者偷運糖、茶和水泥,現在偷運的是外國圣戰者。
一名土耳其走私者過去常常幫助敘利亞反政府力量將貨物與人員送過邊境。他說,后來“伊斯蘭國”開價每人35美元,讓他協助將武裝分子送進敘利亞。他送了25人,幾乎全是外國人,后來就不做這項生意了,因為擔心“伊斯蘭國”可能威脅到土耳其。
他說:“我給他們干了2個月,至今很后悔讓那些人進敘利亞。”由于擔心圣戰分子的威脅,他沒有向記者透露自己的名字。
幾天前,在這個邊境關口外,幾十名敘利亞人排隊回國。不遠處,小販在兜售三明治、飲料和香煙,這是“伊斯蘭國”明令禁止的放縱行為。同時售賣的還有女性穿的黑袍,這是圣戰者的著裝規定要求的。
在隊列中,30歲的納賽爾·阿里把煙放到嘴里,抬起的那條胳膊上赫然文著刺青。圣戰者也反對刺青。
他滿不在乎地說:“我可以把煙扔掉,蓋住刺青。”
他說,拉卡沒有什么活可干,但圣戰者統治下的日子還不算糟。
他說:“只要你不惹他們,就沒有人惹你。”當被問到“伊斯蘭國”能長久嗎,他笑著說:“看天意吧。”
在2天內,記者4次看到載著化肥的大卡車進入這個關口,不久又空車返回。然后,工人們從不遠處堆放的有半個卡車那么大的麻袋堆里搬運貨物,再裝上大車。
麻袋上的紅字表明里面裝的是硝酸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