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是艱苦越向前
敬業精神放飛“極地”雄鷹
高原、高寒地區,對于習慣了低海拔、常規氣溫的人們來說,意味著生命載荷的承受極限。
讓國產直升機飛上高原,飛進西藏,這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夢想。
在最近4、5年里,中航工業直升機人一直在挑戰世界屋脊, 2010年、2011年,AC313直升機兩度開展高原試飛,并突破了海拔8000米升限。2014年,多型直升機同時飛向高原,高原試飛隊再次展示了他們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浩然氣概,印證了“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怕艱苦”的高原精神。

青海省格爾木海拔3000多米,參試人員連續12天,每天早上五時出發,一直到子夜時分才能歇息,一些同志因為極度疲乏和高原反應,在這種情況下仍難以入睡。就在這次高原試飛接近尾聲時,某型機刷新了國產直升機的升限記錄,一舉飛躍海拔9000米。該型號總師徐朝梁在總結這次創紀錄的飛行試驗時,不禁情難自抑地寫道:面對在高原上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的團隊沒有氣餒。國產啟動系統在高原出現啟動不成功問題,排故之初,年輕的隊員們開始查原理圖、檢查機上線路、分析定位,機上采取臨時措施后驗證,不行再來,最終準確定位到成品受干擾部位,經過廠家改進解決了問題。期間從失敗到成功不知反復了多少次,壓力山大,沒有堅定的信心和攻堅破難的精神根本堅持不住,但我們堅持下來了!我們的隊伍很年輕,主要設計人員都是近幾年才參加工作的同志,沒有高原試飛經驗,但是每次遇到問題,他們都會積極努力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是我們這次試飛的中間力量!徐朝梁說,直升機的設計是綜合能力的體現,能夠飛越9000米,無論是發動機、旋翼系統、滑油系統、液壓系統等等都經受了巨大的考驗,包括飛行品質在9000米都能有效控制。
不唯在高原,在高寒地區,直升機同樣經受了考驗,試飛隊員更經受住了嚴寒的“鞭策”。參加高寒試驗拍攝工作的宣傳主管林志剛描述,在黑龍江漠河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下拍攝,不一會兒手指就凍麻了,再過一會兒就沒知覺了,事后回到車上,雙手一直在發抖,那之后的兩個星期,手指一觸碰東西就疼得跟火燒一樣,筷子都拿不穩。雖然如此凜冽的嚴寒時時威脅著大家,但為了獲得有效的試驗數據,大家又都期盼著氣溫更低一些,為此參試人員常常選擇凌晨開展試驗,因為那時候的氣溫更符合科研的要求。
經過高海拔和極寒的考驗,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國產直升機能夠在祖國全疆域飛行。我們也可以自豪地說,中國直升機人能夠不負使命,不負重托。

希望在青年身上
敬業精神薪火相傳
2015年,中航工業直升機所按照集團公司開展“敬業文化”主題教育活動的統一部署,組織了廣泛深入的“大討論”,各單位通過大討論活動,加深了對“敬業”內涵的理解,明確了本單位本崗位的敬業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
直升機所經歷了四十多年的發展,敬業精神代代相傳。未來寄托于青年一代,希望寄托于青年身上,吳希明、鄧景輝、徐朝梁、郭俊賢、李家云、胡和平、曾本銀、李滿福……這些今日中年級別的“操盤高手”,無一例外都有過風華雋永的奮斗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