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
以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為背景的《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在浙江杭州富陽隱居時創作的曠世名作。畫作以水墨技法描繪了富春江一帶的景色,映照出中國人對綠水青山、田園詩畫生活的向往。
傳世名畫照進現實。
2005年9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考察富春江支流大源溪水環境治理情況,要求把發展生態經濟特別是循環經濟擺上重要位置,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從那一年起,富陽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持續關停造紙企業。經過近20年的蝶變,山綠了、水清了,《富春山居圖》的意境回來了。
習近平總書記借這幅畫表達出對鄉村振興的期待:注重地域特色,體現鄉土風情,特別要保護好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以多樣化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萬峰山居圖
同樣的情節,也在貴州上演。從富春山居到萬峰山居,一幅美麗中國的鄉村振興畫卷在綠水青山間徐徐展開。
“喀斯特王國”的“山字經”
萬峰林壯麗景觀。省生態環境廳 供圖
在貴州的萬峰山下,明代人文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發出“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的感嘆,并稱贊“磅礴數千里,為西南形勝”。在黔西南,或穿行于萬峰林,或漂流于馬嶺河,或垂釣于萬峰湖,或馳騁于二十四道拐。這里儼然成為游客回歸自然、詩意棲居的戶外運動樂園、康養旅游勝地。
萬峰林“福”字田。張懿攝
奇峰、峽谷、飛瀑、云海、溫泉、溶洞、天坑……這些美麗奇觀,是大自然賜予黔西南獨特的禮物——綠水青山。馬拉松、滑翔、速降、登山、攀巖、漂流……這些體育項目,是黔西南奮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山地旅游。
馬嶺河峽谷瀑布是喀斯特多層次地貌景觀的集中表現。張維明 攝
全年330天以上可進行戶外運動,黔西南被業界視為“戶外運動天堂”。中國國際皮劃艇漂流大賽、中國萬峰湖野釣大獎賽、“史迪威公路”貴州晴隆24道拐汽車爬坡賽、“貴州醇”杯全國拓展運動大賽、“環萬峰林國際持杖徒步大會”……舉辦國際性盛會,打造山地旅游和戶外運動勝地,黔西南擁有先天優勢。
晴隆24道拐。
2015年10月,中國唯一一個以山地旅游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峰會——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在萬峰林召開。以山地為特色的旅游和戶外運動大會落戶黔西南,既得益于這個喀斯特地區的環境資源,也離不開國家層面的戰略布局和貴州“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的山地經濟理念。
9月16日,2023國際山地旅游暨山地戶外運動大會將在黔西南州興義市隆重開幕。萬峰山下,這座“喀斯特王國”仿佛跳動的音符,譜寫出一曲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圖景。深度挖掘山地民族特色體育資源,推動環境資源、民族文化和生態、健康、旅游融合發展,正是“國際山地旅游暨山地戶外運動大會”的宗旨所在。
彝族群眾和游客在晴隆縣阿妹戚托小鎮歡慶彝族火把節。
認真做好山地旅游這篇大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給我們發展的新路,也是貴州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具體實踐。黔西南聚焦“康養勝地 人文興義”的城市定位,以打造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國內一流度假康養目的地為目標,大力推進文旅、康旅、體旅、農旅等多業態融合發展。
全民健身的國家戰略
神州大地上,全民健身熱潮涌動。
跳繩挑戰賽。
2009年起,每年8月8日被定為“全民健身日”,健身已然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和風尚。從年輕人熱衷的跑步到老年人青睞的廣場舞,群眾健身熱情不斷高漲,參與健身鍛煉的人越來越多,戶外運動逐漸成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方式。不斷擴大的參與人群印證著全民健身的強大吸引力。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鏗鏘之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強國建設,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將全民健身納入國家戰略,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8月8日,群眾在興義市體育中心表演舞龍。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薄耙粋€健全的人既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內涵,還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強健的身體,要通過發展體育運動以不斷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與健康。”“要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p>
如今,體育與旅游、文化融合發展成為一種趨勢。增強全民體質,促進體育運動的普及,在全國層面被提上議事日程,“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2014年,全民健身納入國家戰略;2017年,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2022年,新修訂的體育法將“社會體育”章名修改為“全民健身”,把國家實施全民健身戰略寫入法律;2023年,《關于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協力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
安龍縣開展廣場舞培訓活動。來源 天眼新聞動感貴州
全民健身早已超越了簡單的強身健體,成為激勵人們不斷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體育文化,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氣。
體旅融合的貴州路徑
剛在興義萬峰林舉行的馬拉松比賽,成為展示這座城市歷史風貌與現代發展如何契合的窗口。賽道兩旁映入眼簾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現代城市地標……無一不展示著城市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城市發展。
2023萬峰林半程馬拉松賽開跑。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攝
“山地”,成為攀巖探險、漂流露營、山地戶外運動的天堂,造就了“文化千島”的多彩貴州。于是,貴州依山而“建”,從山地特色城鎮化,到山地特色農業、山地特色大健康、山地民族特色體育、山地旅游、山地經濟,探索出了一條發展山地旅游、戶外運動體旅結合的路徑——“體育產業+山地特色”。
黔西南州舉辦布依族“八音坐唱”比賽。來源 中國黔西南
在大力發展山地旅游、鄉村旅游的同時,貴州積極探索健康養生、避暑休閑、度假療養、山地運動、汽車露營、科普探險、修學旅行等新興業態,加快打造重點景觀和精品線路,把景點擴成景區,把景區連成線路,把貴州打造成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設山地民族特色體育強省。
“村BA”現場。 張榮斌 攝
從去年夏天開始,“村BA”“村超”大放異彩,宛如一場鄉村振興賽跑,不僅給美麗鄉村帶來了活力,也成為提升鄉村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
一場場體育賽事全方位展現出鄉人民群眾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已然成為創建群眾性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撐。通過這些比賽,貴州得以展示美麗鄉村的文化特色,增強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鄉村旅游、特色產業乃至鄉村文明程度注入了新內涵。
“村超”現場。韋貴金 攝
與體育賽事和山地運動一起走出大山的,是貴州的生態、產業和文化。這恰好契合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精神,產業、生態、旅游、文化等全面振興。而不斷探索體旅融合的路徑,是貴州繁榮鄉村文化、推動鄉村振興、提升鄉村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新氣象的出路。
新時代的美麗鄉村,包括秀美的生態環境,也要有多姿的文化資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蘊。貴州鄉村擁有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民俗等,這些優秀的鄉村文化資源,不僅需要挖掘,更需要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推動其創新性發展,釋放出更強的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的貴州解法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貴州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
化屋村烏江源百里畫廊。省生態環境廳 供圖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考察時指出:脫貧之后,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貴州考察調研,要求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為貴州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貴州牢記殷殷囑托,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以加快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為引擎,奮力譜寫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近年來,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成為推動貴州鄉村振興、實現富民增收的強大動力。
湄潭縣興隆鎮小茶海。張元 攝
黔東南州雷山縣望豐鄉的壟壟茶樹,盡顯高山云霧茶的曼妙;黔南州龍里縣灣灘河鎮的“貝殼”豌豆尖成為熱銷“北上廣深”的搶手貨;安順市鎮寧自治縣的生姜產品遠銷俄羅斯、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外市場;貴陽市修文縣大木村的休閑避暑觀光旅游讓村民自豪滿滿;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鎮的多肉植物育苗基地提升村莊“顏值”,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2021年10月,《貴州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五年行動方案》出臺,以“一年起好步、三年有形象、五年大變樣”為目標,全力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發展鄉村產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加強鄉村治理“五大行動”,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
一幅農業產業蓬勃發展、農村環境持續改善、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的鄉村振興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
花茂村。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蔣洪飛 攝
2022年,貴州新(改)建農戶廁所22萬戶,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80%;30戶以上自然村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超過60%,村民的幸福感持續攀升;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32萬元,人均純收入低于1萬元的脫貧人口減少190萬……
從2005年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到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秉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開辟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新境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的鄉村振興,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在青山綠水間,美麗生態、美麗經濟和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