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鎮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鄉鎮是連接城鄉的樞紐,也是承載中國文明傳承與現代化發展協調統一的關鍵一環。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你好,小鎮》系列主題報道,走進全國特色鄉鎮,以“接地氣、煙火氣、有朝氣”的融媒體表達,講述小鎮的人與事,從不同維度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鄉鎮實踐路徑與經驗,展現氣象萬千的魅力中國。
威遠鎮的一天,是充滿土鄉氣息的一天,也是如彩虹般多彩絢爛的一天。
說土鄉,是因為這里地處青藏高原東部的河湟谷地,隸屬于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一個土族自治縣。
說絢爛如虹,是因為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會把彩虹般美麗的衣衫穿在身上,會把七彩圖案融入城鎮街巷、屋舍院落。因此,土族也被稱為“彩虹的民族”,這里也被譽為“彩虹的故鄉”。
“彩虹”穿在身,心懷致富夢,說的便是威遠人的日常。
威遠鎮街區鳥瞰圖(央廣網發 互助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彩虹”在身上 產業在開花
入秋后的高原,晨間氣溫微冷。威遠鎮土族故土園景區管委會講解員白玲玲穿好褂子和坎肩,將彩色腰帶系緊,調整好禮帽,利落地走出家門。
“我今天要去參加一場民族服飾秀,聽說那里有很多和我一樣穿著漂亮民族服飾的土族阿姑們,趕快去看看吧!”
白玲玲正在穿土族服飾(央廣網記者 賈海元 攝)
土族的傳統服飾色彩鮮艷,式樣別致,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威遠鎮,人們的衣領、衣胸、鞋襪、枕巾上,繡有太陽花、萬字紋、回形紋等刺繡紋樣。其中的刺繡工藝,以土族盤繡為代表,傳承悠久,技巧復雜,是土族婦女的拿手好戲,也常被作為評判當地女子針線活的一項標準。
“我小時候也跟著奶奶和媽媽學過盤繡。逢年過節,大家都會穿著有盤繡的服裝,充滿了儀式感。現在的我,是一名文旅從業者,每天穿著自己繡的土族服裝,把土族文化、服飾和盤繡介紹給大家,感覺很有成就感。”白玲玲笑著說。
七彩圖案融合進了威遠鎮的街巷樓宇(央廣網記者 賈海元 攝)
在民族服飾秀場上所展示的服飾,設計新穎,材質多樣,融合了許多創新元素,產品大多來自坐落于威遠鎮的土族盤繡產業基地。在這里,隨著高端產品設計、加工、營銷等新模式引進,土族盤繡繡品從傳統服飾拓展到豐富多樣的特色文創產品。在基地展廳內,土族盤繡車掛、頸椎枕、筆記本、絲巾等170多種延伸產品琳瑯滿目。
政府創建平臺,群眾廣泛參與,企業帶動發展,土族盤繡逐漸從“深閨”走向市場,成為威遠鎮一張響亮的名片。
威遠鎮繡娘們在繡制盤繡產品(央廣網記者 賈海元 攝)
“土族盤繡歷經十多年的產業化發展,互助縣的專業繡娘從最初的1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5000多人,通過土族盤繡實現年收入2400多萬元,繡娘們年人均增收3800元以上。”互助金盤繡土族文化傳播推介人哈承清說。
2006年,土族盤繡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在威遠鎮,土族盤繡這項古老的傳統手工藝正煥發新的生機,不僅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徑,也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
打造“土鄉味” 叫響“金豆子”
離土族盤繡產業基地西北方向3公里處,是威遠鎮小莊村,白玲玲的大姨席玉秀在這里開辦了一家農家院。
“在我們當地,有一句打趣的俗語:早飯吃什么,炒土豆;午飯吃什么,焪土豆;晚飯吃什么,面條加土豆。”白玲玲介紹道,“威遠人吃土豆,是百吃不厭,今天中午,我大姨就專門做了一桌土豆宴。”
白玲玲和席玉秀制作土豆宴(央廣網記者 賈海元 攝)
對土豆的深厚情感,也埋藏在白玲玲的幼時記憶中。“小時候,每逢秋收,跟著爸媽去田里收土豆,那是我最高興的事。媽媽會用土豆做很多好吃的,那是記憶中最美味的飯菜。”
土豆在威遠人的手中,可切絲可成塊,可蒸煮可熗炒,一桌豐盛的土豆宴,是當地人津津樂道的美食,也令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贊不絕口。
白玲玲和家人品嘗土豆宴(央廣網記者 賈海元 攝)
“我在小莊村開農家院近30年了,很多游客專門來吃土豆宴、炕鍋土雞和土豬肉系列。也正是靠著我們當地的土特產和農家飯菜,現在村里的鄉村旅游做得有聲有色。”威遠鎮小莊村玉秀農家院經營者席玉秀說。
威遠人對土豆的喜歡,也得到了高原大地的回饋,成了一段雙向奔赴的熱愛。
“互助縣海拔較高、氣候冷涼、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降水規律,這些都是種植土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互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劉世安介紹,今年,互助縣土豆播種面積20.3萬畝,占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的21.1%,土豆產業是互助縣種植業的優勢產業,也是農民提高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當地科研人員培育出的土豆微型薯種(央廣網記者 賈海元 攝)
有肥沃的土地,適宜的氣候,還有農業科研人員的不懈鉆研,再加上鄉親們的勤勞耕作,土豆的品種在這里不斷翻新,長勢、收成、口感都愈發向好。當地培育的青薯、互薯等系列優質土豆品種不僅在鎮里飽受好評,更是被推廣至全國多地種植,成為響當當的“金豆子”。
在威遠鎮,土鄉群眾用美麗的土族盤繡裝點著生活,用醇香的地方特產招待客人,這番土鄉好景好味充滿了煙火氣,也浸潤著高原兒女如彩虹般的致富夢。
高原小鎮的秋收景象(央廣網記者 賈海元 攝)
小鎮簡史:
威遠鎮,隸屬于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地處祖國的西北,在美麗的青海湖東邊、雄偉的祁連山南麓。鎮域總面積7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50米,總人口13.6萬人。
互助土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一個土族自治縣,“土”便成了串聯當地發展的關鍵詞。依托土族文化,威遠鎮打造了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成為游客體驗土族文化、感受土鄉民俗的好去處。借助高原冷涼氣候和土壤條件,這里培育種植的土豆、油菜、小麥、蠶豆、草莓等優勢作物產銷兩旺,青薯、青雜系列種質資源推廣至全國種植,打造了“七彩農業”特色品牌。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宮歆慧
統籌:陶玉德
策劃:賈海元 李紅笛
采制:賈海元 汪曉青
鳴謝:互助縣委宣傳部 互助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