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來預交物業費。”今年秋分剛過,在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某小區內,業主盧女士來到小區物業管理中心,主動預交物業服務費。
誰能想到,一年前該小區物業與業主盧女士的關系降至冰點。
物業糾紛,雖起于“小”處,卻常堵住民生通道。盧女士2021年就遇到這樣的煩心事:住宅樓里的電梯噪聲擾人清夢,小區車輛停放混亂無人引導。盧女士多次與物業交涉無果,加上自身經濟狀況不理想,便選擇停交物業服務費。
2024年2月27日,該小區物業因盧女士長期拖欠物業服務費,且多次追要被拒,遂向六盤水市鐘山區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法院經審查認為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合法,于當年3月12日依法發出支付令,要求盧女士限期履行義務。
當那張載明欠費5294元的支付令送達盧女士手中后,她在法定期限內向法院提出了書面異議。這場業主與物業長達三年的“冷戰”,似乎走到了劍拔弩張的關頭。
經過走訪,承辦法官浦月了解到盧女士對于衛生維護、車輛管理等方面的訴求,也理解了她因家庭經濟變化而難以一次性支付多年費用的現實困境。
一周后,浦月將雙方當事人請到了法院調解室,開始“背靠背”溝通:一面將業主的合理訴求與服務瑕疵的客觀情況坦誠轉達給物業公司,引導其正視不足、換位思考;一面向盧女士清晰釋明拖欠物業服務費可能引發的法律風險,并理性分析其所提諸多問題的責任歸屬。
經過多輪耐心溝通與協調后,“堅冰”開始消融。物業公司基于實際情況,同意對支付總額給予一定比例的減免;盧女士也放下心結,承諾3天內一次性付清減免后的款項。
同年3月21日,在鐘山區法院調解室內,盧女士將一疊現金遞到物業經理手中。對方長舒一口氣:“三年多的疙瘩,真解開了!”
這場“閃電”和解,并非孤立的個案,而是鐘山區法院為破解物業糾紛增長快、一次性化解難等困局,精心打造的一套司法“組合拳”。
“面對物業糾紛這一城市社區治理的痛點難點,法院探索建立了‘調解﹢支付令’有機融合的快速解紛新機制。”鐘山區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貝茜坦言,針對物業糾紛債權債務關系通常較為明確的特性,法院充分發揮支付令“程序簡、見效快”的獨特優勢,一旦當事人的申請符合條件,法院即迅速發出支付令,形成有效督促。自2023年9月以來,該院已發出物業類支付令63份。
社區雖小,卻緊系萬家憂樂。鐘山區法院正用實際行動守護“居有所安”。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