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50種最佳面包”評選,中國燒餅再次入選。
沒錯!不用驚訝,就是你早上趕地鐵、路過街邊小攤時,順手買的熱氣騰騰、外酥里嫩、一口下去滿嘴香的燒餅,如今已經和法國長棍、日本咖喱面包等國際“網紅”齊名了。
或許有人會問:燒餅算面包嗎?其實,兩者在工藝上確有淵源,都以面粉、水、鹽為基礎原料,都要經歷揉制、發酵與烘烤等步驟。外國友人評價燒餅“外酥里嫩的完美平衡,樸實中見精致的東方智慧”。這已經是燒餅第二年入選了,國際權威媒體反復“認證”,不僅說明中國美食正在走向世界,也代表著世界對中國味道的認可。
其實,燒餅有上千年的歷史。從最早的胡餅,到后來的蒸餅、炊餅,這看似平凡的日常美味,裝著最樸素的生活滋味,也承載著中國人的情感與記憶。在北京,一個燒餅夾醬肉,配一碗豆汁兒,構成了幾代人的味覺記憶;在黃山,小巧的“蟹殼黃”燒餅,曾是徽商遠行時的鄉愁慰藉……燒餅不僅是一種食物,更代表了一種情結、一種文化。當世界品嘗燒餅時,他們嘗到的不只是口感,更是一種貼近生活、充滿韌性的中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