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慶祝民進成立80周年民進全國參政議政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在京召開。不同于一年一度的年會,5年一次的工作會議對近5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并且圍繞“全面提升參政議政效能”廣泛征求意見。
在民進成立80周年之際,會議梳理了民進參政議政工作歷程。80年來堅持“立會為公”的中國民主促進會,如何精準建言資政,更好“參政為民”?與會人員分享履職經驗,凝聚更多共識。
10月13日,會議表彰民進全國參政議政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民進中央供圖履職成果幾何?數據說話
“參政議政不是街談巷議,也不是學術討論,其最終要為治國理政提供支持,促進國家發展。”開幕會上,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談到,高質量建言需發揮界別優勢和專業智慧,圍繞中共中央決策部署,服務發展大局。
深耕教育文化出版傳媒等“老陣地”的民進人,曬出了近5年的亮眼“成績單”。
以教育領域為例,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圍繞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振興縣域普通高中教育、加強邊境地區基礎教育學校建設等形成多項建言成果,提交全國兩會提案38件,報送社情民意信息700多篇;民進上海市委會聚焦職業教育、科創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國際交流合作等主題,提交相關提案建議60余件。
在科技醫衛、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社會和法制等“新領域”,民進履職成果豐碩。圍繞科研隊伍建設、傳統產業轉型等主題,民進中央開展重點考察調研5次。同時,各省級組織圍繞主題自行選題,向民進中央提交調研報告的同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建言獻策。5年來,全會共形成總體報告5份、專題報告41份、地方報告199份。
2021年6月啟動對口江西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以來,民進中央調研組足跡遍布江西多地。民進江西省委會“跟著腳步學”,提案的數量和質量雙躍升;民進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制定支持參與專項民主監督工作“5年計劃”,形成一系列課題研究成果。隨調研組參加27次調研活動、提交22份意見建議的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陳振樓,此次作為“民進全國參政議政工作先進個人”代表在會上分享履職經驗:“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提出兼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這5年,民進中央形成一批高質量建言成果。”民進中央副主席何志敏作參政議政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時列出一組數據:報送書面建議52件;向全國政協提交黨派提案230件、界別提案140件,委員個人或聯名提案1215件;接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41860條,編報7709篇,全國政協采用2534篇……近年來,民進在全國政協信息報送單位排名前列。
肯定成績的同時,報告也提到新的挑戰:改革進入深水區,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專業性、深度和廣度提出更高要求。
10月14日,會議期間舉行會史專題講座。 程小路 攝如何精準建言?“向前半步”
這5年的4萬余條社情民意信息,飽含履職者“為國為民”的赤誠。
“參政議政工作落實在基層,就是‘一枝一葉總關情’。”民進寧夏區委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魚瑞娟善于從熟悉的業務里發現問題,小到“施工圖中的一個簽字”都能引發她對于建筑安全檢查機制的思考,進而開展調查研究、形成建議。
民進四川省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文化出版委員會副主任高義程笑稱自己的履職之路是“出道即巔峰”——2019年,他撰寫了一條關于國旗回收處置問題的社情民意信息,次年國旗法修改,增加了相關內容。受此激勵,他去年寫了49條社情民意信息,其中一條源于本職工作經歷:從事圖書版權貿易的他赴海外參加書展,遇到換匯問題,他為此提出建議,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每個人的專業向前半步,就是參政議政。”民進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民進海南省委會副主委韓小雨分享自己從專業出發、“跨界找選題”的履職經驗時,引用了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說過的一句話,引發共鳴。
探討提升參政議政效能的途徑時,蔡達峰所說的“要善于雙向發力”成為討論交流環節的高頻詞。如何在參政議政活動中既建言資政又凝聚共識,使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更加充分和順暢?與會代表們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實踐經驗。
在民進成立80周年的節點召開這場會議,民進安徽省委會參政議政部部長陳寶松頗為感慨:“80年會史,是依靠老一輩的卓越貢獻支撐起來的,是一任接著一任扎扎實實干出來的。我們今天的履職,書寫的就是明天的會史。”(完)(《中國新聞》報記者 程小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