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巴西貝倫11月14日電 (記者 劉文文)“中國一直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堅定行動派、重要貢獻者??梢宰院赖卣f,中國通過自身的努力實踐,已經探索出一條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當地時間12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王善成在貝倫如是說。
圖為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王善成在《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宣傳活動上進行主旨演講。(活動主辦方供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正在舉行。王善成在當日舉辦的《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宣傳活動上表示,“雙碳”目標提出五年來,中國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舉措,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取得歷史性成就。具體來看:
——建立了全球最系統完善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中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了系統完備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建成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截至2025年8月底,中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6.9億千瓦,達到2020年的3倍以上,貢獻了2020年以來約80%的新增電力裝機。截至2024年底,新型儲能裝機達到7376萬千瓦/1.68億千瓦時,是2020年的20倍,裝機規模占全球總裝機比例超過40%。
——持續引領全球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清潔能源產業鏈。2024年,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8%,比2020年增加1.2個百分點。
——實現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綠色交通工具普及。中國加速推廣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689萬輛,占全球一半以上;2025年1—9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市場滲透率達到52.2%,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一。
——成為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始終堅持節能優先方針,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節能管理體系;在重點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提升用能精細化管理水平,挖掘系統性節能降碳潛力;全面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標準,推廣應用先進高效節能設備。2020年至2024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1.6%。
——構建了全球最完整高效的循環經濟體系。2024年,中國煤矸石、粉煤灰、尾礦等七種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59%;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橡膠、廢玻璃等主要再生資源年利用量超4億噸,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1915萬噸,連續15年居全球首位。
——全球“增綠”最快最多的國家。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新增綠色面積占全球四分之一。2024年,中國森林覆蓋率達25.09%,森林蓄積量達209.88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0.52%。
“中國的綠色低碳轉型,既發展自身,也造福世界。”王善成表示,中國持續為全球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優質高效的綠色低碳產品,向全球提供了70%的風電設備、80%的光伏組件設備,推動全球風電、光伏成本分別下降超過60%和80%。這些產品讓能源短缺不再是發展的瓶頸,讓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的夢想得以點亮,成為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綠洲、燈塔。
王善成說,正如白皮書結束語所言,面向未來,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攜手應對全球氣候挑戰,守護好綠色地球家園,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的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