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11月14日電 (記者 陳建新)正在粵港澳三地舉行的十五運會,不僅是中國頂尖運動員同場競技的盛會,也是展現大灣區融合發展活力與成果的平臺。連日來,多位扎根嶺南的臺商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對深耕當地充滿信心,期待兩岸攜手把握灣區發展機遇,實現共贏。
來自臺南的廣州大舜麗池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慶祥,是全運會火炬傳遞廣州站的火炬手。他表示,希望通過參與火炬傳遞,讓更多臺灣民眾感受到兩岸融合的機遇。他于1989年來穗投資,見證廣州從改革開放前沿逐步發展為大灣區的“核心引擎”。
他表示,廣州擁有開放包容的城市氛圍和適宜經商的人文環境,吸引眾多臺商來此發展。盡管外部環境不斷變化,多數臺商仍選擇堅守,對在這里深耕發展很有信心,還積極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升級等方式提升市場競爭力。
他認為,大灣區建設帶來的交通便利與市場深度融合,有助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拓展發展空間,當地政府組織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相關經貿展會,為企業對接海外市場搭建了橋梁。他鼓勵臺商順應環境變化,在創新中尋求突破。
同樣參與了全運會火炬傳遞,深圳臺商協會會長許富賢觀察到,近年深圳臺企發展穩健,除深耕電子信息、精密制造等傳統優勢領域外,也向新能源、大健康、智能科技等新興賽道延伸,同時在發展模式上從“代工”向“品牌+研發”轉型。
“大陸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的增量空間對臺企是重大利好。”他指出,大灣區完備的產業鏈,可為臺企提供從研發到生產的全鏈條支撐;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領域需求爆發,契合臺企技術優勢,且大陸在臺企注冊、融資等環節推出不少政策舉措,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兩岸經濟互補性強。”許富賢建議依托大灣區供應鏈,在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共建產業生態,同時聯合兩岸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強科技研發與人才交流,還可通過創業孵化基地助力臺青投身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領域。
作為來粵逾10年的臺商,工基軟件集團董事長李國誠不僅親歷東莞制造業從傳統生產向智能制造升級的過程,也見證了當地城市發展變遷、民眾生活日益豐富。
因看中東莞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及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李國誠創辦了專注為制造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的企業,“我們希望緊跟轉型浪潮,助力企業應對新挑戰”。
他還表示,大陸近期公布“十五五”規劃建議,臺青可在生物制造、新能源、農業等領域尋找發展機會,也可關注民眾對精神文化、休閑娛樂等方面的需求,探索相應服務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