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小龍 馬姜 楊萌 朱良娜
這里沒有搟杖翻飛、面粉飄揚的忙亂場景,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餅胚在標準化、自動化生產線上的平穩前行,這便是坐落于商洛市綠色農產品供應鏈產業園的陜西緣聚張宏超肉夾饃超級工廠。
“這些成型的餅胚會立刻套袋裝箱,經由全程冷鏈,奔赴國內外的門店和億萬消費者的餐桌。”11月7日,陜西緣聚張宏超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宏超指著井然運行的餅胚生產線自豪地介紹。
只見面粉在自動化設備的低鳴中被喚醒,和面、滾揉、抹油、卷筒一氣呵成,一張張規格統一的餅胚在傳送帶上勻速前行,最后進入冷凍區。
該工廠于今年4月建成投產,總投資6000萬元。現擁有3條速凍餅胚、2條速凍面胚自動化生產線,同時配套建設了2條臘汁肉、臊子肉、雜醬等調味醬料生產線,全面投產后,工廠將形成年產4000噸特色面胚和4000噸調味醬料的規模,預計年產值1.1億元,帶動100多人就業。
“我們之所以選擇來商洛建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里營商環境優越、政策扶持到位、區位交通便捷。”張宏超的話語樸素而真誠,“項目推進過程中,只要遇到困難,政府都會第一時間上門協調、現場指導,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
正是這份“千金難換”的支持與誠意,讓張宏超堅定了扎根商洛、深耕發展的信心。如今,項目不僅填補了商洛地區陜菜供應鏈半成品生產的空白,也為當地肉制品、農副產品深加工和群眾增收注入了新的動力。
在產品包裝區,來自腰市鎮黃川村的郭雪峰正熟練地為產品做最后的封裝。她笑著說:“家里有兩個孩子,還有老人要照顧。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掙錢顧家兩不誤。”
同樣的笑容,也洋溢在大荊鎮石澗川村的王雪鋒臉上。她在工廠建成投產時入職,經過系統培訓后成為一名配料工人。“以前在家務農,帶帶小孩,沒啥穩定收入。現在上班掙錢,公司還管吃管住,生活一下子就有了奔頭。”她的話語間滿是踏實與滿足。
工廠的51名員工中,絕大多數是像她們一樣的本地剩余勞動力。有人年紀大了干不了重活,有人要照顧老人孩子不能出遠門,很難找到穩定工作。現在,一個小小的肉夾饃,正實實在在地撐起這些家庭的幸福生活。
“立足商洛,我們就要用好商洛的寶藏。”張宏超表示,企業未來在繼續提升自身產能的同時,還將依托商洛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開發各類特色產品,讓更多群眾在供應鏈中直接受益。
同時,企業正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目前在捷克已與當地華人餐館和商會合作建成生產線,并派遣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指導;今年9月,他又赴歐洲考察對接,力爭讓正宗的陜西味道走向更廣闊的國際舞臺。
從肉夾饃超級工廠走出,殘留的餅香猶在鼻尖飄蕩,而就在園區的另一端,羊肉泡的香味已經撲鼻而來。
羊肉、碎饃、粉絲、糖蒜、辣醬、湯料等,在全自動無菌生產線上制作成型,最后完成包裝封袋。
11月9日,秦吼劉一泡商洛生產基地正式投產。
依托30多人的核心研發團隊與高校產學研基地,企業自主研發低溫滅菌包裝技術,成功破解傳統速食風味還原難題。目前已擁有120多項知識產權,連續四年獲評食品安全示范單位,產品覆蓋全國23個省市并遠銷海外30多個國家,累計服務超1萬家餐飲客戶和2000萬終端消費者。
商洛生產基地總投資6500萬元,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引入AI視覺檢測、物聯網智能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建成3條智能化扯面生產線、4條白吉餅生產線及4條羊肉泡饃生產線。該基地的投產為商洛綠色食品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商洛生產基地全面投產后,預計面制品年產能可達1.12萬噸,鹵肉制品加工年產能可達1.5萬噸,羊肉泡饃日產10萬袋,將成為集團輻射西北地區市場的核心樞紐。”劉一泡(西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楊說。
劉楊表示,商洛生產基地將繼續以“老味道+新科技”為核心理念,致力于推動陜西特色美食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嚴格遵循食品安全底線,持續進行產品迭代,以優質管理賦能高效生產,力爭在3年內實現年產值6億元,帶動當地就業200人。
緣聚食品、劉一泡食品、香秉源食品3家面食行業龍頭企業入駐商洛市綠色農產品供應鏈產業園,已經形成年產6000萬袋裝牛羊肉泡饃、6000萬個潼關餅、1億個白吉餅、1.62萬噸速凍面、2.55萬噸臘汁肉、1800萬個肉夾饃的生產能力。
市發改委主任王小寧表示,商洛市綠色農產品供應鏈產業園肩負著保障糧食安全、培育面食產業集群、構建商洛應急食品產業供應鏈的“三大使命”。下一步,將持續加大招商力度,完善全產業鏈布局,努力走出一條保障糧食安全、推動綠色食品發展的特色之路。
荊河之畔,從肉夾饃超級工廠,到羊肉泡饃基地,獨具特色的陜西面食產業集群初現,一個標準化、綠色化、多元化的現代食品產業園正在商洛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