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號信箱搬遷時,市政府花費700萬元買下了廠區,后來政府就把這塊地給商洛造紙廠了,如今變成了商洛紙廠的北廠。”李師傅50多歲,是原商洛紙廠的職工,他一邊在廠區的空地種菜,一邊和記者聊天,“紙廠和十號信箱一樣,當時效益都很好,后來卻不行了。接管十號信箱后,由于紙廠沒錢對其進行改造,20多年了,廠子就變成如今這樣子啦。”
由于種種原因,好多年沒去十號信箱了,去之前,記者還一直沉浸在往昔的美好回憶當中,那整潔的廠區、林立的樓房、熱鬧的燈光球場,如今還是那老樣子嗎?可一進廠區,就使人感到震撼:那歪斜的廠門,堆滿雜物的燈光球場,還有那凹凸不平,塵土飛揚的林蔭大道,那一排排整齊的樓房與之伴隨的低矮灶房,簡直很不協調,更無法跟從前相提并論。廠子成了大雜院,有學校、商店、庫房、租賃站、小吃攤,有搞五金修理的,有賣菜的,有電焊的,有種地的,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據在此租住的邵許浩老人講,這里人住的很雜,啥人都有,誰也不認識誰,許多人之所以來這里租住,就是圖這里的房租便宜,廠子地方大,辦個小攤子容易些。
好在記者也看到了希望,在十號信箱遺留下來的老廠區中間,政府在這里搞起了保障房建設,十幾棟嶄新的樓房已拔地而起。據在這里的施工人員介紹,十號信箱這片地方很大,離城區近,很有發展前途,是搞房地產開發的理想場所,屆時,這里低矮破爛的老廠房都要拆除掉,全部蓋上新房,讓無房的職工都住上新樓房。
我想,不久的將來,這里一定能煥發出新的光彩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