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月14日新華社刊發了《陜西商洛基層“五項制度”:干部不“糊弄” 群眾真“點贊”》一文,重點報道了我市創新農村基層服務管理的新探索,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華每日電訊相繼轉載,今日本報予以轉載。
新華社西安2月14日電 (記者 陳 晨)胸前一塊小小的身份牌,印有鄉鎮干部本人的照片和職務;機關大院的去向公示欄里標示著干部下鄉、出差、開會等工作狀態,干部在哪里一目了然。這悄然發生的變化,讓陜西省商南縣湘河鎮農民楊志雪頗為感慨。
“過去到鎮上辦事,經常找不到干部。有的干部怕麻煩,對群眾要辦的事一拖再拖,甚至有意躲著群眾。現在好了,他們在哪里我們都知道,就算不在單位,一個電話打過去都能找得見。”楊志雪說。
針對部分基層干部存在的“權力休眠”現象,2015年以來,陜西省商洛市在鄉鎮和街辦一級,推行民情日記、民事代辦、掛牌上崗、去向公示、當日接訪的“五項制度”,以解決基層干部服務意識不強、“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問題。
“別小看這一塊小小的身份牌,這可是對群眾的責任和擔當!”指著自己胸口掛著的職務和姓名牌,商南縣金絲峽鎮副鎮長何小剛說,過去有的鄉鎮干部干工作只求個“大概”,睡懶覺、遲到早退,躲在家里卻說是在下鄉,群眾意見很大。現在掛牌上崗,無數雙眼睛盯著。
掛牌上崗和去向公示治理的是基層干部慵、懶、散的作風問題,而民情日記、民事代辦和當日接訪,則讓干部得過且過的工作狀態及方法得到改善。在一篇民情日記里,丹鳳縣商鎮黨委書記付學華記錄了鎮里為老君社區一條200米長爛泥路硬化的過程,談及此事,他慚愧不已:“那條路離鎮政府不遠,但我卻從來沒有走過。
寫民情日記時到村里了解情況,我才知道群眾出行有多么不易,真是‘晴天半身土,雨天一腿泥’。我深刻意識到,干部腳上不沾泥,咋當群眾貼心人!”
每月寫至少10篇民情日記,不能記流水賬,要有群眾的所盼所想,干部的所思所感,有沒有解決問題,如何解決必須翔實記錄,敷衍了事要被通報批評……在商洛市丹鳳、山陽、商南等縣采訪時,多位鄉鎮干部說,民情日記倒逼他們必須到一線去聽民聲、解民憂。起初,他們把寫日記當作任務來完成,慢慢地心靈受到震撼,把記日記當作推動工作的自覺。鄉鎮政府則會根據干部收集的民情定期研判,決定政策的著力點。
兩年前村里修水渠沖毀了自家房屋,因老支書去世,商南縣梁家灣社區村民段俊堂多次向村里反映問題無人問津。2015年下半年的一天,他走進金絲峽鎮的“當日接訪大廳”,當天就得到回應,幾天后,鎮干部到村里開會幫他解決了問題。“過去找干部,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找到書記鎮長又推給干事,現在要求當日接訪,事情必須有回音,糊弄是不行了。”段俊堂難掩激動。
群眾反映,“五項制度”最重要的是規范了鄉鎮干部的工作方式,讓“大幫哄”“一糊弄”行不通了。而一些鄉鎮書記也說,干部在其位謀其政,他們管理起來也感到輕松了許多。
與此同時,商洛還建立了常態化的監督問責機制,促使各級干部嚴守紀律、認真履職。2015年以來,商洛5個聯合工作組對487個單位明察暗訪,發現問題線索123起,下發整改通知書67份,追究責任46人,其中7人受到黨政紀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