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劉 婷)今年,我市將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監管平臺建設,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能力,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進一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商洛模式”示范創建,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為強化監管工作,實現動態管理,去年年底,市上經過策劃,設計出了集監管、檢測、認證、預警、執法、追溯、評估、標準等要素為一體的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互聯網動態監管平臺,計劃于今年6月底前上線試運行。要求各縣區相關單位提前準備,明確監管平臺各模塊管理負責人和責任人,做好對象登記和入庫管理準備,為平臺順利運行打好基礎。全市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施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積極推廣“二維碼”“耳標”等農產品標識,使主要獲證農產品可追溯,認證“三品一標”可追溯率達到30%以上。實施食用農產品產地合格證制度,要求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產品生產主體產品上市前出具《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實現與市場準入制度的有效銜接。同時,以零容忍的態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做好禁限用農藥、獸藥抗菌劑專項治理,規范執法程序,做好告知、檢查、立案、調查取證、審理、執行等關鍵環節的程序銜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告知率100%、案件查處率100%、重大案件司法移交率100%。我市創建的“政府負總責,三級有機構,監管到村組,檢測全覆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被省農業廳定為“商洛模式”在全省推廣。
今年我市將加強“商洛模式”示范創建,繼續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建設力度,積極開展“商洛模式”標準化監管站、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鎮和示范基地創建活動,每縣區建設一批監管有力,特色突出,看得見、成效明顯、影響巨大的“商洛模式”標準化監管站2個、質量安全示范鎮2個、示范基地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