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村地勢狹窄,天災連年,十年九不收或絕收,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如果能填飽肚子,就是萬福了’,大家把這里的人叫‘萬福人’。近幾年,我們通過落實村級五項舉措和支部聯姻黨員示范共建新農村,建了一個設施全、環境美、產業強、農民富、民風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名副其實的萬福村。”在漫川關線路上,參會人員津津有味地聽著村支書兼村主任仰宗青的解說。
為了驗證仰宗青口中的黨建帶來的村美人富效果,參會人員還在村上走了一圈,看著連片的油菜地青翠欲滴,農家小院整潔而溫馨,一觀摩人員贊嘆道,“這里就是天然氧吧,這樣的環境才適合人居住啊!”
鎮安夯實黨建基礎改善群眾生活
4月20日,全省“四位一體”基層組織建設現場推進會觀摩組走進鎮安縣,先后到永樂鎮、云蓋寺鎮機關、青銅關鎮豐收村、茅坪回族鎮茅坪村等地,實地觀摩了鎮安縣基層黨組建設情況。
鎮安縣通過大力實施黨建夯基工程,開展“分類評星、積分管理”活動,加強農村、社區、機關、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以及流動黨員的黨建工作,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促進黨建與經濟的深度融合。2015年完成生產總值83.91億元,增長10.8%,城鄉居民收入23292元、7750元,分別增長8.8%和10%。
永樂街道辦新城社區的主任趙輝芳向與會代表介紹,本社區按照街有支委、路有黨員、巷有積極分子的思路,劃分為6個網格,安排黨員擔任網格員,建立動態信息管理庫,實施全覆蓋監控,為社區居民提供維護管理、扶貧幫困、矛盾調解等服務。“去年12月有一戶居民家里著火了,她打通電話只匆忙說了一句著火了,電話就掛斷了,我們迅速調出監控查看,發現在第三網格張家巷子發現有濃煙滾出,就立即出動搶險救災服務隊去救了火。”與會代表聽了后紛紛點頭贊許。
從縣城去往云蓋寺鎮的路上,一條平坦的公路映入眼簾,路邊的小別墅整齊座落在青山綠水之間,一位代表感嘆到:“這鎮上的房子都蓋得如此別致,在這里生活一定很愜意。”據云蓋寺鎮黨委書記蔣維杰介紹:“我們鎮上推行黨組織量化考核和黨員積分管理,增添了基層黨組織的活力和黨員干部的工作動力,促進了古鎮開發和群眾致富。去年,全鎮人均收入8000多元,實現了220戶731人脫貧。”參會人員在認真聽取解說后,表示:“鎮上的黨建工作成效顯著,要在這個基礎上結合鄉鎮實際,加大力度,打造好文化名鎮。”
柞水二維碼成黨建新亮點
4月20日,來自全省“四位一體”基層組織建設現場推進會的部分與會人員,兵分四路,對柞水縣9個鎮辦及非公組織企業的黨建進行觀摩。
利用微信二維碼,搭建立體化、智能化、信息化黨建微信服務平臺,積極提供網上查詢、便民服務、電子書閱覽等各項服務。通過微觀矩陣把各鎮辦、相關部門的黨建二維碼連接起來,進一步完善縣、鎮、村、組“四級服務網絡”,形成上下互通、資源共享、方便高效的黨建服務體系。各鎮辦、村和社區的黨務公開、村務公開由“上墻”到“上網”,新農合、計劃生育、退耕還林等政策信息通過“二維碼”平臺及時進行公開宣傳,提供“全天候”服務,這是柞水在黨建工作中創新的工作亮點。目前,全縣建設黨群服務中心14家、鎮辦服務大廳9個、村級便民服務室81個,設立“柞水先鋒”“干佑之家”等平臺26個。
觀摩中,參會人員對該縣借助網絡技術和傳媒手段,利用“二維碼”整合互聯網、微博和手機微信、App等數字平臺,讓黨建工作走進干部群眾的日常生活,增強了黨建工作的便捷性、互動性和務實性,受到參會人員的充分肯定。同時,對他們在“基層黨建+”中,把黨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探索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融合的新模式,構建起以黨建為引領、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的新機制,進一步增強黨建工作實效,大加贊賞,普遍認為這種創新的黨建工作思路,值得學習與借鑒。利用二維碼,可以拓展黨建新空間,開辟黨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