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唐明濤 劉建國)日前,省林業廳下發《關于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兌付落實工作表揚的通報》,我市被評為全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兌付工作先進市,商南縣、洛南縣被評為先進縣。
2009年開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兌付落實工作以來,我市堅持突出“一個重點”、破解“兩個難題”、推進“三個創新”、強化“四個舉措”,確保了全市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按時足額兌現到了農戶手中的做法受到省上充分肯定并推廣。突出“一個重點”,就是無論矛盾多少、困難多大,都要千方百計把中省給予基層、農戶的補償基金兌現到位。破解“兩個難題”,一是國家級公益林與地方公益林補償標準不一,村組與村組之間、農戶與農戶之間,有的有、有的沒有,有的多、有的少的難題;二是上級下達的公益林補償面積與實際相差甚遠的難題。推進“三個創新”,一是兌現思路創新,確定了“依據落界,化整為零,整村推進,公開公正,確保穩定”的指導原則,先行試點示范,逐步推廣擴面;二是管護理念創新,我市在2013年就安排每畝提取1.75元公共管護經費,由縣區林業局統籌安排、統一管護;三是兌現方式創新,將國家認可的區劃面積,逐一落到縣區、鎮辦,具體到村,由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分配方案,進行三榜公示,確定無異議、鎮辦審核蓋章后交縣區林業局審定,最后財政部門根據兌現資金花名冊,通過“一卡通”打入農戶手中。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