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趙有良 馬澤平 通訊員 惠雷剛)近期,國務院扶貧辦《扶貧信息》刊發《陜西商洛“三帶一創”推進產業扶貧》,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批示:這樣的方式有利于穩定脫貧,值得總結推廣。10月21日,省扶貧辦向全省推廣商洛“三帶一創”產業扶貧經驗。
近年來,商洛借鑒國有中小型企業股份制經驗,通過流轉把農民的土地、林地變成資本,把政府投入的各種涉農資金變為股金,把農民變成股民,以促進農業產業化、資金資本化、扶貧精準化,大膽探索推行“三帶一創”產業精準脫貧新模式。
龍頭企業帶動。按照省市縣聯動、省供銷社牽頭、試點縣參與、貧困戶受益的運作方式,精選丹鳳華茂、洛南天玉、坤元3家企業作為全省首批現代農業產業精準扶貧試點企業,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500萬元,采取“政府(供銷社)+龍頭企業+貧困戶”模式,帶動2500戶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和收益分紅實現脫貧。目前,全市龍頭企業帶動模式已擴大到七區縣123個龍頭企業。
專業合作社帶動。采取“政府(扶貧開發公司)+市場經營主體(區縣供銷社、產業園區、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各類企業)+貧困戶”的模式,將扶貧產業園區、專業合作社等和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丹鳳縣武關、鐵峪鋪、巒莊三鎮450余戶貧困戶依托民樂現代農業園區產業合作社增收。全市已發展現代農業園區10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753個,以特色農業“八大件”為載體的專業合作社已成為產業扶貧的主力軍。
產業大戶帶動。依托農村創業能人和產業大戶的帶動作用,推行“政府(扶貧開發公司)+能人產業大戶+貧困戶”模式,助推貧困戶脫貧。商州區銀明村養雞大戶任福山保價回收,帶動40多戶貧困戶發展生態養雞;洛南縣合興村苦參種植大戶李虎民流轉土地105畝,為30多名貧困戶年支付工資20余萬元。目前,全市發展各類產業大戶3387戶,帶動1.5萬戶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
創新建立金融普惠型產業扶貧新機制。以區縣財政出資或整合涉農資金,設立扶貧貸款擔保基金,為貧困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提供貼息貸款。全市73個產業協會試點互助資金擔保,由金融機構按1:5比例放大借貸規模9830萬元。目前,全市建立扶貧貸款儲備金2.3億元,撬動信貸資金22億元,為4.4萬貧困戶提供了“5萬元以下、免擔保、免抵押、全額貼息”的扶貧貸款;投放貼息貸款4.29億元,扶持龍頭企業123個、現代農業園區103個、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937個,扶持帶動貧困戶4.3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