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縣級聯合審核報賬支付機制。在搭建市縣合作辦這一平臺的基礎上,創新制定了縣級聯合審核報賬支付辦法,即縣區城投公司按需將貸款資金撥付縣區合作辦報賬專戶,合作辦按照項目實施單位或村組的報賬申請和主管部門及鎮辦初審的結果進行審定,并將資金直接支付給項目實施單位(中標單位)或村組。報賬專戶實行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封閉運行,不得超計劃支付項目資金。資金報賬工作接受省國開行、同級財政和城投公司的監督指導。
明確“五個職責”。為形成“九牛爬坡、個個出力”,助力脫貧攻堅的良好態勢,雙方制定了五個相關部門的具體職責。一是明確了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監管、績效考評,籌措還本付息資金,并負責開發性金融支持脫貧攻堅工作辦公室的管理。二是明確了項目主管部門負責項目的規劃、方案編制、項目計劃下達、日常管理、檢查驗收,對貸款資金報賬憑證的完整性、合規性進行初審。三是明確了鄉鎮政府部門負責項目的申報,項目包抓工作隊的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矛盾協調解決及村組報賬資料的初審。四是明確了代理銀行部門負責提供資金結算業務,確保資金流轉順暢和安全,不得無故拖延支付。五是明確了項目負責部門具體組織實施、報賬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對所提供憑證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的責任。
調動“六個積極性”。一是完善村民代表對貸款項目的議事制度,健全項目公示制、民主監督制和驗收參與制,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二是把村組干部責任擔當意識強作為主要選項,調動村組干部的積極性。三是項目實施分口管理、分口實施,調動了部門抓項目抓監管的積極性。四是在制度設計上,賦予了鄉鎮政府一定的職責,鄉鎮抓協調的積極性明顯高漲。五是調動銀行監管部門的積極性,省銀監局、國開行審計直屬分局提前介入指導,變事后檢查為事前監管,把關口前移,銀行監管部門對此項工作支持的積極性更加明顯。六是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通過輿論宣傳,試點經驗得到了社會各方的關注,開發性金融社會影響日趨擴大,各方支持的積極性日漸提高。
成效
資金落地貧困村猶如“久旱逢甘霖”
從仲夏到初冬,短短4個多月時間,商洛市和國開行陜西分行播撒的開發性金融支持脫貧攻堅的種子,已在商洛的溝溝岔岔破土成長,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金秋十月,地處兩省交界的商南縣富水鎮黃土凸村,修長的毛竹郁郁蔥蔥,房前屋后的香菇棚隨處可見,一條剛修出的毛坯路沿河道蜿蜒延伸到遠處。“這次國開行項目資金落戶黃土凸村,來得太及時了,這壓實的土坯路馬上就能鋪上水泥面子。”正在查看修路進展的富水鎮黨委書記田培訓感慨地說,“山梁那邊盧氏縣瓦窯溝鄉修的6米寬通村路到黃土凸交界處就斷了,這邊還一直是一條羊腸小道,不過這一歷史即將改寫”。
黃土凸村共有365戶1186人,其中182戶都是貧困戶,村里除了一條簡易礦山路外,沒有一條通村入戶路。黃土凸發展潛力比較明顯,當地毛竹、香菇、核桃產業都已形成規模,但是道路交通阻斷了群眾的致富夢,當地村民人均收入才4000多元。據當地群眾介紹,由于路不通,在村里每斤濕香菇才賣2元錢,而運到縣上香菇加工企業就能賣到5元錢。眼下,當地政府正利用國開行金融支持項目資金,用于黃土凸村改善交通、飲水、房屋改造、環境整治等工程建設,僅3條總長15.6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就投資了500多萬元。路還沒修好,縣上食用菌企業聞訊就和當地香菇大戶建起了香菇生產基地。
第一批受惠于政府和銀行派發的金融支持脫貧攻堅民生大紅包,變化最快的要數丹鳳趙溝村。“大道入戶、院落整潔、土肥水美、鳥語花香,對我們廣大農民群眾而言,眼前就是幸福的小康生活。”貧困戶王芳玲看著剛修整一新的院落高興地說。上世紀80年代,她家修建了兩層磚瓦房,隨后丈夫突然離世就一直沒錢拾掇裝修。趙溝村引進開發性金融支持項目后,僅為她一家入戶道路、院落硬化、房屋粉刷、安全飲水等就投資了5萬多元。“我現在肩上脫貧的包袱減輕了,村里引進土雞散養產業,我們拿地入股一年還能分不少錢。在家門口有舒適房子、有好產業,明年絕對有信心脫掉貧困戶的帽子。”說完,燦爛的笑容從她布滿皺紋的臉上洋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