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就篇
預計,2016年生產總值達到700億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長11.9%,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人均生產總值突破4500美元;財政總收入是2011年的1.8倍,地方財政收入比2011年翻了一番;固定資產投資是上個五年的2.8倍。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產值年均分別增長46.6%、33%,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勢頭強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1.6%,增速連年領跑全省;新建省級縣域工業集中區15個;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工業結構不斷優化,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3%,礦業占比下降5.9個百分點。以旅游為重點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金絲峽成為目前陜南唯一一家、全省第7家5A級景區,新建4A級景區8個,高A級景區數量名列全省前茅;“互聯網+”、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型業態蓬勃興起,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生態農業發展成為全省亮點,新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9個,農產品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被命名為全國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市”。
城鄉面貌變化巨大。目前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1.5%,較2011年提高11.3個百分點。有12個鎮進入全國重點鎮。
生態優勢更加彰顯。10大循環產業鏈、16個標志性工程全部建成,森林覆蓋率達到67%,較2011年提高4.7個百分點。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面源污染治理、節能減排扎實推進,萬元GDP能耗五年下降16%,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空氣質量穩居全省第一,“商洛藍”成為最響亮的城市名片。
改革開放開創新局。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拓展,陸路貨運口岸及省級出口基地加快建設,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6.4%,總量躍升全省第四;招商引資到位資金五年累計達到1747.5億元,19家國內外500強企業落戶商洛,大企業、大集團引領作用日益顯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掀起熱潮,新建各類眾創平臺40個。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堅持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全面落實“兩個80%”,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5%、13.4%。脫貧攻堅深入推進,“三帶一創”產業精準脫貧模式、開發性金融支持脫貧攻堅走在全國前列,“雙包雙促”精準扶貧經驗在全省推廣。五年間,51.8萬人穩定脫貧,8萬戶居民通過安居工程喜遷新居,10.4萬戶38.3萬人依靠移民搬遷告別深山,8.1萬城鎮居民實現就業。
“十三五”目標篇

——建設創新商洛,到2021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300億元,年均增速高于全省2個百分點左右;財政總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0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00億元;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別達到42%和16%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