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優勢更加彰顯。堅持綠色循環發展不動搖,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推進。10大循環產業鏈、16個標志性工程全部建成,成功躋身國家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市、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生態優勢正加速向發展優勢轉變。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計劃全面完成,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流域治理“河長制”經驗在全省推廣。秦嶺生態保護力度加大,造林綠化、退耕還林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達到67%,較2011年提高4.7個百分點。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面源污染治理、節能減排扎實推進,萬元GDP能耗五年下降16%,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空氣質量穩居全省第一,“商洛藍”成為最響亮的城市名片。
改革開放開創新局。堅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招,重點領域改革蹄疾步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要進展,鎮村綜合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拓展,陸路貨運口岸及省級出口基地加快建設,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6.4%,總量躍升全省第四;招商引資到位資金五年累計達到1747.5億元,19家國內外500強企業落戶商洛,大企業、大集團引領作用日益顯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掀起熱潮,新建各類眾創平臺40個,一大批創客走上創業創新之路,成為發展新經濟的重要力量。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堅持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全面落實“兩個80%”,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5%、13.4%。脫貧攻堅深入推進,“三帶一創”產業精準脫貧模式、開發性金融支持脫貧攻堅走在全國前列,“雙包雙促”精準扶貧經驗在全省推廣。五年間,51.8萬人穩定脫貧,8萬戶居民通過安居工程喜遷新居,10.4萬戶38.3萬人依靠移民搬遷告別深山,8.1萬城鎮居民實現就業。社保體系持續完善,防災減災能力不斷增強。教育質量持續提升,高考二本以上上線率連年穩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整市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認定。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全面實施。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文化惠民工程碩果累累,以《帶燈》《沉香》等為代表的一批精品劇目亮相全國舞臺。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鎮安縣殘疾人運動員張麗在第15屆里約殘奧會上摘得4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為商洛增添了光彩。(下轉第二版)
民主法治有序推進。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更加鞏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全面發展,愛國統一戰線鞏固壯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廣泛開展,涌現出一大批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道德模范,鞏固了團結奮進的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了向上向善的社會風氣,商南、山陽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城市。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對臺工作有效加強,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橋梁紐帶作用充分發揮。國防動員、雙擁共建活動扎實開展,軍民融合有序發展。依法治市穩步推進,“六五”普法圓滿完成。平安商洛建設成果豐碩,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能力持續提高,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日益完善,法治信訪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連續五年榮獲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公眾安全感穩居全省前列,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持續強化思想理論武裝,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有效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黨員干部的“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全面落實“三項機制”,樹立了能者上、干者容、庸者下的鮮明導向,圓滿完成縣鎮黨委換屆,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持之以恒狠抓作風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四風”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加強,“五個五”黨建經驗受到中省充分肯定,抓黨建轉作風促脫貧專項整治成效明顯。黨風廉潔建設持續深化,嚴肅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進一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