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構建綠色產業體系。這是建設創新美麗幸福商洛的重要基礎。要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打造“334”十大優勢產業集群為重點,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構建新的綠色產業體系。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堅持做大總量和調優結構并重,突出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園區承載三大重點,提升新型工業化水平。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每年滾動實施30個工業重點技改項目,推動礦產建材向“綠色礦業+新材料”方向轉型,綠色食品向特色產品、有機食品方向發展,生物醫藥向精度提純、新藥創制、高端定制方向轉變。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設立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策劃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大力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力爭2021年新興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35%以上。增強園區承載能力,以商洛高新區為龍頭,以商丹園區和洛河工業園區為重點,打造“一區兩園”發展新格局,持續抓好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加強產業橫向配套、縱向延伸,實現園區規模和效益雙提升。
做強農業特色產業。把增加綠色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建成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以“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為抓手,促進核桃、板栗、茶葉等特色農業品質提升,實現農產品向精美商品和時尚禮品轉變,做實叫響“商洛山地農產”品牌。以建設高水平現代農業園區為重點,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加快農業與生態、旅游等融合發展,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以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為突破,引進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運用“互聯網+農業”,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讓更多特色農產品走出商洛、走向全國。
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按照“精品景區+秦嶺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發展模式,著力創建國家旅游休閑度假集中區和全域旅游示范市,精心打造品質旅游、全域旅游、活力旅游、智慧旅游、品牌旅游。務實推進大秦嶺旅游核心區建設,持續抓好景區提檔升級,力爭到2021年全市4A級以上景區數量較2016年翻一番。支持商南、鎮安、柞水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抓好漫川關國家旅游度假區、商于古道文化旅游景區等項目建設,培育商洛旅游新名片。加強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多元化開發旅游產品,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形成觀光體驗與休閑度假并重的旅游產品體系。深化“一節一賽”品牌,精心策劃創辦秦嶺山地馬拉松賽,拓展體育旅游、文化旅游等新型旅游休閑項目,不斷豐富旅游業態,推進旅游產業向多業融合轉變,進一步唱響“秦嶺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
培育新型服務業態。把服務業作為調結構的戰略支點,圍繞消費新需求增加有效供給,推動現代服務業層次提升、質量提高。增容擴量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研發設計、融資租賃、倉儲物流、信息服務等產業,積極培育分享經濟、創意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拓展優化生活性服務業,提升家庭服務、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產業層次,建設一批城市綜合體和特色商業街區。積極對接“健康中國2030”,培育醫養結合、理療康復、健康養老、體育健身等產業,加快消費結構升級,推動生活消費方式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
(三)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這是建設創新美麗幸福商洛的必然要求。要堅持區域協同、城鄉統籌,以“一體兩翼”中心城市為核心,加快建設秦嶺特色小鎮,努力形成以小城鎮群為主要形態的秦嶺山區特色城鎮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