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頂層設計制定“123456”作戰方案,建立三級書記抓脫貧領導體系,出臺商州區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厘清責任,實施“三創三聯三帶動”脫貧新模式,強推脫貧攻堅。創新“3333”工作機制(30名區級領導、300名科級領導、3000名包扶干部,每月集中駐村入戶不少于3天),夯實工作責任。實行“123”(包抓鎮辦區級領導每周到鎮辦指導工作不少于一天,科級領導到村工作不少于兩天,一般干部駐村工作不少于三天)工作法,確保工作落實。建立微信公眾服務、二維碼精準識別、手機信息推送“三大管理服務平臺”,實量實物反映包扶工作開展情況,全程提供相關信息服務,實現了精細管理、精準幫扶。借腦思維,聘請陜西永秀經濟研究院聯合編制了《商州區脫貧攻堅產業支撐研究》,進一步明晰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思路和重點,得到商洛市委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在全市推廣。近期,全區完成了25個特困村綜合發展規劃的編撰工作。
——健全組織機構及時組建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充實加強11個專項辦公室,統籌協調、指導服務職能充分發揮。抽調3000余名干部,組建18個鎮辦工作團、133個駐村工作隊,實現幫扶全覆蓋、責任全落實。
——完善政策體系圍繞“五個一批”脫貧路徑,制定出臺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組建、產業發展扶持、金融扶持、項目資金管理等15項具體政策措施,真金白銀推動脫貧攻堅。
——強化資金投入在區財政列支8200萬元的基礎上,爭取中省專項扶貧資金8421萬元,國開行融資6億元,全部用于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政府精準扶貧風險擔保基金3000萬元,按1:10比例放大貸款額度,已發放貼息貸款1.3億元,全年預計投入脫貧攻堅資金9.3億元。
對照標準,精準推動脫貧攻堅
商州區陳塬街道辦事處上河村是商洛市聞名的核桃專業村。據村黨支部書記李彩鳳介紹,作為2016年脫貧摘帽村,貧困戶除了依靠核桃主導產業增收外,所有貧困戶還通過全區統一集中建設的光伏電站,認領了3千瓦光伏扶貧項目,年收入3000元,加上勞務務工收入,當年脫貧不成問題。
選準光伏產業項目,確保貧困戶長期增收。商州區把光伏扶貧列為產業扶貧的“一號工程”,由政府出資為每個貧困村建20千瓦電站,發展村級集體經濟。124個貧困村,每個村成立光伏產業合作社,每戶貧困戶認領3至5千瓦,在商洛市率先實現所有貧困村、貧困戶全覆蓋。該項目的實施可快速解決貧困戶的穩定收入,同時也解決了沒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難題。
商州區按照“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政策扶持、市場運作、統一標準、注重實效”的總體思路,建立政府補助、社會幫扶、金融支持、用戶出資等多種途徑相結合的資金籌措機制,積極宣傳動員,快速推進建設。2016年底前41個當年摘帽村脫貧戶已建成入網,2017年6月底前將全面完成100兆瓦光伏電站建設任務。貧困村村級光伏電站建設由區城投公司以村為單位建設,貧困戶認購,按投入資金比例分紅。貧困戶自籌資金部分,可以通過自身出資、扶貧貼息貸款和社會幫扶等途徑解決。對于一時無力負擔的貧困戶,通過與金融單位聯系,為貧困戶申請貼息貸款,解決自籌部分資金落實。目前,全區已建成光伏站點36個,總裝機容量32兆瓦,受益貧困戶1.3萬戶。
加大資金投入,確保貧困戶住房安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商州區委、區政府緊盯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脫貧退出標準,以解決貧困戶住房安全為主要目標,全力實施以“坡屋頂、小青瓦、固墻體、白粉墻、整院落、硬化路、治亂堆、改圈廁”為主要建設內容的貧困戶危舊房改造暨卡內貧困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按照先搞危舊房改造,再做連戶路建設,后搞院落及改廁綜合整治的辦法,根據各村資源條件、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整合資金、集中力量,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實施。全區19個綜合整治示范村和承擔市級觀摩的5個市級示范村,優先啟動,示范帶動;2016年41個脫貧村及其他213個村當年脫貧的危房戶全面迅速推動。截至目前,項目總投資7.5億元,其中124個貧困村危舊房改造暨綜合整治投資6.2億元,其余129個非貧困村貧困戶危舊房改造投資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