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唱戲。把旅游作為我市第三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以綠色、生態和“秦嶺最美是商洛”為品牌,按照“精品景區+文化旅游名鎮+美麗鄉村”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大力推進金絲峽、牛背梁、天竺山、木王山等景區建設,以精品景區建設帶動全市旅游環線建設。持續推進商于古道、秦嶺特色小鎮、紅色旅游、醫養結合、體育休閑、農業觀光、美麗鄉村等旅游項目建設,不斷培育開發自駕旅游、紅色旅游、節慶旅游等新的賣點和增長點;提高旅游要素的配套建設力度和服務水平,特別是開發出具有商洛特色的文化產品、旅游產品、地道美食。注重提升旅游景點的文化內涵,注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此提升文化旅游對GDP的貢獻份額。
電商聯通。將加快推進“互聯網+”電子商務作為三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平臺,解決農產品和工業品“賣難”,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盡快制定出臺商洛市電子商務發展意見,引導個體網商發展壯大,促進企業深化電子商務應用,解決好電子商務進農村有關的網絡、站點設置和有效運轉等問題,以商洛的“逛集網”“大秦嶺特產網”等媒介為電子商務平臺,推動我市生產模式、流通模式、消費模式深度變革。
(五)創新驅動,著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將創新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動力源泉,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增創新優勢,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動力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一是人才引領。建設“商洛人才庫”,積極吸引和引進一批高端人才來商投資興業和科技攻關,積極留住和用好一批在商學習和成功創業精英人士,積極培養和整合一批具有商洛產業發展特色的商洛籍人才,不斷加強人才服務力度,以人才建設引領商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變化;二是技術引領。立足商洛產業發展特點,推進“雙創”建設力度,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促進產學研體系建設。加大先進技術應用,推動傳統特色農業、礦產業的改造升級。加強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等新興產業研發力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三是企業引領。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引導企業重視創新、加大科技研發和應用力度,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導向,推動產品供給向市場需求流動,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供給體系。通過創新驅動打造我市經濟發展新引擎,推動產業結構從低端向中高端轉換,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生根本性變化,推動商洛科學發展、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