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堅持創新驅動、深化改革,為追趕超越增添新活力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落實“三去一降一補”政策,完成省上下達的去產能任務。加大開采、選冶等小礦點、粗加工、短鏈條、低附加礦產企業整合改造提升,優化鉬、釩等優質礦源、重點領域的產能結構。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率,中心城市不低于80%、各縣不低于60%,全年完成商品房去庫存6500套。落實國家減稅政策,制定出臺企業降費措施,清理規范各類涉企收費,切實降低企業成本。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實施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利。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認真搞好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有序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搭建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平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開展土地承包權有償退出、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土地經營權流轉、股份經營、托管經營等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再取消、下放、調整一批“含金量”高的審批事項,深化“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和“證照分離”改革,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進一步加強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體系建設。推進投資項目在線聯網審批,加快市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持續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實施產權制度改革,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抓好財稅、金融、土地、供銷、標準化等基礎性重大改革。
推動創新開放融合發展。積極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抓好創新型商洛建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支持中國地質大學知識產權與技術轉移商洛分中心發展,加快柞水創建全國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示范縣,全市建立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5個。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全年打造眾創平臺10個以上,發放創業扶持貸款2億元。加快陸路貨運口岸建設,創建省級特色出口示范基地2個,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
(九)堅持公平共享、和諧穩定,全面發展城鄉社會事業
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去產能分流職工為重點的就業工作,開展勞動技能免費培訓2.1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40萬人。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提高社保待遇,繼續推進城鄉醫保整合,啟動實施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加強特困人員救助工作和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建設,搞好政府購買社會救助試點工作,實現社會救助規范化鎮村創建全覆蓋。加快市中心老年公寓和各縣老年公寓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鄉養老事業。新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8個、農村互助幸福院150個,深入推進殯葬改革。加強農村留守人員關愛保護,落實殘疾人補貼政策,抓好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
提高健康服務水平。搞好綜合醫改和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快5個縣級醫院改擴建,推進鎮(辦)衛生院及社區、村級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加大衛生技術人才引進力度,患者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建成市級計劃免疫和新農合信息系統。鞏固藥品“三統一”成果,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部實行藥品質量追溯制度。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建設60個鎮級中醫館,創建3個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單位。全面落實計生獎勵優惠政策,實施孕產婦系統保健免費服務項目,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3‰以內。
發展教育文化體育事業。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實施教育建設項目22個,全年完成投資10.48億元。認真落實貧困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推進初高中未升學畢業生技能培訓全覆蓋。啟動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深化學區制管理改革,嚴格實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推動洛南“雙高雙普”創建達標。支持特殊教育、高等教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藝術精品創作力度,傳承紅色基因,講好“商洛故事”,推進鎮辦綜合文化中心、農村新型社區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建設,啟動建設商洛市博物館,做好第八屆省藝術節和第三屆現代文化藝術節參演工作,提高文化軟實力。啟動全國“十四運”女子排球、公路自行車等賽事場館改建,高標準辦好2017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陜西·商洛首屆馬拉松賽、四國男籃挑戰賽等十大精品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