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貧困地區,經過視察調研后提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精準扶貧”的思想。精準扶貧思想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關于扶貧開發的指導性思想,是確保到2020年我國剩余的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性發展策略。
當前精準扶貧工作,關鍵在于要用好用活專業的扶貧開發人才隊伍。為此,應堅持以用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好村干部、鄉鎮包村干部、到農村基層服務的高校畢業生和駐村第一書記這四支人才隊伍在扶貧開發中的積極作用,為他們提供干事創業、實現價值的機會和條件,激發他們的創新創造活力,最終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任務。
一、村干部要用當其長
我國的村干部是指通過村民自治機制和制度選舉產生的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村三委班子成員。村干部本身是村里“土生土長”的農民,對本村整體情況以及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均非常熟悉;而村干部又是農民自己選舉出來的,在農民中具有較高的威信。因此,村干部較為擅長與農民打交道,帶頭執行黨和國家相關政策也容易得到農民的信賴和支持。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用好用活村干部這支人才隊伍就是要用當其長,利用他們對所在村的了解以及村民對他們的信任等優勢,精準識別貧困戶,做到實事求是。為此,要特別注重村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在選拔使用村干部中要杜絕受到金錢賄選、宗族人情、黑惡勢力、上級干預等因素的干擾破壞,要把真正德才兼備、公道正派、熱心為農民服務的好干部選拔使用起來。這是精準扶貧的基礎。
二、鄉鎮包村干部要用當其位
鄉鎮包村干部屬于基層公務員或者基層事業單位在編人員,他們在鄉鎮政府或事業單位中有自己固定的工作崗位,負責全鄉鎮范圍內的某項業務,同時還要協調處理所包村的、包括精準扶貧在內的各項管理和服務事務。因此,一方面,鄉鎮包村干部熟悉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特別是熟悉其業務范圍內的黨和各級政府頒布實施的政策文件;另一方面,鄉鎮包村干部長期在農村一線服務,了解農民的需求,特別是熟悉所包村的農民的真實訴求。因此,鄉鎮包村干部可以定位為農民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用好用活鄉鎮包村干部這支人才隊伍就是要用當其位,發揮好他們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做好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做到因地制宜。為此,要注重對鄉鎮包村干部在工資待遇、職務晉升、學歷職稱等方面加強激勵,以便穩定這支常年奮戰在農村一線的鄉鎮基層干部隊伍。這是精準扶貧的關鍵。
三、到農村基層服務的高校畢業生要用當其時
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單位印發的《關于統籌實施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相關規定,到農村基層服務的高校畢業生是通過“大學生村官計劃”“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西部計劃”等人才引智政策吸引到農村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或研究生。應屆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的年齡一般在20至30歲之間,是人的一生中身體條件最好、精力最旺盛的時光;而且他們在大學里學習掌握了豐富的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甚至他們中很多人學習的就是涉農專業。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用好用活到農村基層服務的高校畢業生這支人才隊伍就是要用當其時,充分挖掘他們年富力強、奮發有為的朝氣和為三農事業、扶貧工作貢獻青春的魄力。為此,要為他們到農村就業創業展業,提供資金、稅收、場所和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讓他們在經濟上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同時,也以他們為榜樣,在精神層面幫助農民摘掉自卑愚昧的帽子,給農村帶來新的風尚。這是精準扶貧的根本。四、駐村第一書記要用當其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