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賈書章
聽說一位家住大山深處的古稀老人患病不方便就醫,他背上藥箱,翻山越嶺來到老人家里,給老人查病,和老人聊天,并自掏腰包給老人買藥,不但幫老人擺脫了病痛折磨,而且讓老人感到了社會的溫暖;得知貧困患者的兒子患有精神病,他給孩子免費發放藥品,還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讓一個瀕臨倒塌的家庭充滿了希望……他就是山陽縣高壩店鎮衛生院院長、主治醫師張峰。
張峰,一個出生于山陽鄉村的農家子弟,懷抱著報效家鄉的理想,1989年考入第四軍醫大學商洛大專班,憑著農家子弟的執著和吃苦勁兒,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畢業后成為山陽鄉鎮一位基層醫務工作者。在寬坪衛生院工作期間,看到湖坪村的阮班科患闌尾炎休克,住院又無分文,他自掏腰包向衛生院交了300元,并親自為阮班科做闌尾炎手術,使其轉危為安。
寬坪鎮沙坪村村民吳大林不幸患者上了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其家庭一貧如洗,張峰得知后對衛生院的大夫們說:“絕不能在咱手里看著這個貧困家庭的頂梁柱倒了,那這個家怎么辦?”于是,他組織醫療隊趕到吳大林家里,親自用擔架抬著患者到衛生院救治。張峰還為吳大林墊支了所需醫療費。在他和衛生院醫護人員的細心診治下,吳大林很快康復出院。2015年11月,張峰被組織任命為高壩店鎮衛生院院長。高壩店是他的出生地,能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們治病,他心里感到特別踏實,也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高壩店地處流嶺深處,群眾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轄區有21個村4.2萬人。為了讓山區群眾就近治療,他大膽改革,組建衛生院責任醫師團隊,下設34個科室38名村醫,抽調16名全科醫師、護理、計生人員和村醫組成4個責任醫師團隊,與轄區居民簽訂協議書,為鄉親們提供簽約式服務,每季度上門服務一次,全年4次,還可根據群眾就診實際需要再增加下鄉上門服務次數,讓山區群眾有安全可靠的醫療健康保障。
為保障醫師團隊送醫下鄉,張峰親自帶隊,哪里條件艱苦,哪里群眾需要,他就到那里去。高壩店鎮君子澗村距高壩店鎮30公里,是該鎮最偏遠的貧困村。經過普查,該村有64戶因病返貧,貧困人口有114人,多數為高血壓、冠心病、腦梗等常見病,張峰多次到君子澗村為貧困患者診病,并舉辦健康講座,向群眾宣傳慢性病預防知識。蘆塬村貧困患者王力元67歲,系村里的五保戶,患冠心病和貧血20多年,住在三間舊土房里,靠養十幾只雞維持生活。張峰在2016年6月和11月先后兩次去給王力元老人診病,并給老人送去了丹參片、心血康膠囊等老人常用藥品。2017年3月,得知老人病重,張峰因醫院工作忙顧不得去,就給老人開了7天點滴派專人送到村上,并再三囑咐讓村醫給老人掛針。
高壩店鎮石橋村貧困戶程保平家有4口人,他本人長期患胃病,張峰自掏腰包230多元為程保平買了10盒奧美拉唑、20盒阿莫西林膠囊,讓老程安心養病。涼水井村貧困戶朱攀正的兒子患有精神病,家庭因病返貧。在每年的篩查中,張峰給朱攀正的兒子免費送藥,并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鼓勵老朱一家人鼓起生活信心。張峰在山陽基層衛生院工作24年,到山區為貧困患者送醫上門70多次,累計為山區貧困患者墊支醫藥費兩萬多元,給貧困家庭捐贈衣物1600多件,被當地父老鄉親們親切地稱為“貧困患者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