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向來是電影片方的兵家必爭之”檔“。隨著備受用戶關注的文藝大片《黃金時代》在十一正式面世,與之牽手的國內首個電影大眾消費平臺——“百發有戲”產品權益也隨即開啟。購買了“百發有戲“的曾女士對記者表示,這部電影上映讓自己又悲又喜,悲的是電影中主人公的命運起伏,喜的是自己一邊看電影一邊賺收益。因為電影上映后不管票房如何,8%的最低預期收益已經確保,這個數字與當下很多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收益相比,確實相當可觀。

記者了解到,“百發有戲”是百度公司與中影股份、中信信托和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聯合發的國內首個電影大眾消費平臺,首期產品依托信托產品模型,將根據電影《黃金時代》票房情況,按照低于2億元、3億元、4億元、5億元、6億元、高于6億元,六個票房檔,分別對應預期權益回報為8%、9%、10%、11%、12%、16%。即《黃金時代》除了是一部可以欣賞的文藝作品,還是一款可帶來權益的理財產品。按照該產品相關描述,《黃金時代》票房即便低于2億,百發有戲的預期收益也將高達8%,這將是截至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最具收益預期的產品,對于用戶而言仍具有相當吸引力。
作為國內首款既能“消費”,又能“賺錢”的產品,百發有戲開售2分鐘意向認購即達到1500萬,銷售異常火爆。而既然用戶權益將與票房掛鉤,隨著十一期間,電影《黃金時代》的上映,票房情況也廣受關注。記者了解到,《黃金時代》首日票房突破千萬,排在同期上映電影的第四名。雖與排在第一位的徐崢、黃渤主演的《心花路放》有相當差距,但資深院線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黃金時代》票房受影響主要源于幾個因素,首先影片長達3個小時的片長使得影院一天一廳只能排4場,其他影片則可排6場,票房會受一定影響;其次,十一期間娛樂性商業片也會相對更受歡迎。而事實上,《黃金時代》作為文藝片的典范,在多檔商業大片的“合圍”下,口碑及票房表現,已經非常之好。而據記者最新獲悉,《黃金時代》目前已經代表香港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爭奪,不排除后續隨著奧斯卡的展開再次引發關注熱度,票房依舊會有上升空間。
第一時間觀看了《黃金時代》的影迷王女士也表示,自己非常喜歡看文藝片,《黃金時代》拍得細膩、有層次、精美。完整展現了現代文學史上傳奇作家蕭紅的奇情與命運,值得買票進影院去支持。除了令人開懷大笑的幽默作品,我們也需要一些有情懷的影片。而導演許鞍華年逾六十,還在為電影藝術而奮斗,更值得敬佩。
王女士還對記者表示,自己此前已經購買了“百發有戲“,根據目前票房情況來看,雖然最后權益可能沒有16%那么高,但至少8%的權益已經比其他互聯網理財產品高很多,而且在觀看電影的同時還有機會參與電影,不僅自己享受到了多重福利,也是在支持自己喜歡的導演、支持喜歡的文藝片,相信以后只要有好的作品,文藝片也會有高票房。
對此,相關專家也表示,我國電影業的繁榮,需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除只要有好的作品,了警匪片、喜劇片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文藝片等相對小眾比較青睞的類型,也需要有長足的發展。《黃金時代》作為百發有戲一期產品,通過與互聯網及金融機構合作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了多重福利,深化用戶參與程度,更加貼近用戶,吸引用戶。這說明文藝片正在不影響影片質量、風格的前提下,進行著商業化道路的創新,這種創新的商業化形式探索,將有利于我國電影產業的長期發展。
資深互聯網分析師端宏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百發有戲一期產品共計募集資金1500萬,按照最低預期收益8%計算,收益規模預期將達120萬,產品周期為半年,這樣一款新消費金融產品,對于中信信托和百度這樣的實力團隊而言,盤子不大,壓力小,反而可以精心運作, 借以探索互聯網金融未來更豐富的新模式。
端宏斌同時對記者表示:互聯網金融去年開始風生水起,其實,互聯網金融歸根到底應該更注重金融,注重用戶權益,通過互聯網方式進行營銷只是渠道和工具的拓展,不應該失去了金融的本質。如果將買票銷售能力作為衡量產品優劣的標準,顯然是進入了誤區。百發有戲的核心是互聯網金融運作,產品設計為消費+金融模式,本次依托的就是信托產品模式,在探索金融與影視合作模式,在平衡風險與爭取收益上都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嘗試,進行了非常合理的產品設計。這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深入發展將是有長遠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