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打造起親商重商的投資創業軟環境,軟政策也能變成真金白銀的硬實力。從省中小企業局獲悉,2014年全省中小企業新增24萬戶,增量比前三年新增數的總和還多3萬戶。受簡政放權及各項扶持民營經濟政策影響和激勵,新的創業項目、民間資金和創業人才噴涌而出,帶動新增就業200多萬人,占全省的90%以上;我省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稅金三項指標首次位居全國第一。并且與前幾年相比,在當年轉型升級的大環境下,新增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且擴展至電商、生產性服務業等領域。
“早就準備著創業了,錢也準備好了,正好趕上這波政策‘利好’。”濟南創業者孟宇彬告訴記者,自己在一家省屬事業單位工作了5年,已經積累不少人脈,加上之前儲備的一批專利技術成果,他一直想開一家科技服務公司。“正好看到各級政府都在簡化審批程序,我趕緊去注冊了公司,當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效率讓人驚訝。”
值得注意的是,全省中小企業戶數在三次產業比例約為2.1∶28.4∶69.5,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業中小企業總量持續增長,結構持續優化。其中,新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新增中小企業總量的12.7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占3.3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2.44%。與此同時,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2014年新培育418家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和創新企業,省市兩級研發中心和創新企業總數達到3166家。全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項目3242項,占全省總量的78.7%。新認定中小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94戶,占92.4%,中小企業省級技術中心1012戶,占82.5%,中小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72戶,占51.4%。
據省中小企業局局長王兆春介紹,剛剛過去的一年,雖然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小微企業發展得到各級政府重視。去年國務院40次常務會議有25次和小微企業相關。具體到山東,由于我省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推進企業注冊便利化以及財稅、金融等相關扶持政策逐步落實,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業熱情,一些個體工商戶加快了轉向小微企業的步伐,這些都導致我省中小微企業數量出現高速增長。
“以往中小企業每年新增4萬戶、5萬戶,去年一次性新增24萬戶,超過前三年總和,可以說是歷史性的突破。”省中小企業局政策調研處處長楊亞強介紹說,除了速度快,新增中小企業不再像傳統的開個小店、建個小作坊,而是大量出現在電子商務、生產性服務業及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而且創業者的綜合素質有了很大提升,企業的科技含量都不低,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中小微企業正迎來空前利好的發展機遇,但也應看到,我省114萬戶的水平與江蘇、廣東相比依然差距明顯,這還需要政府、金融機構的大力扶持。”
記者了解到,2015年我省力爭再新增中小企業20萬戶,新增就業崗位200萬個;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公共服務網絡平臺實現縣域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