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寧科生物董事長符杰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于瑤)作為一項功能性產品,長鏈二元酸被廣泛用于高端能源、新能源汽車、化工、輕工、農業、醫藥、軍工、航空航天等諸多高新科技材料領域。為了讓長鏈二元酸的生產工藝更具環保親和力,寧夏中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T寧科”或“寧科生物”)不斷研發迭代“生物法”生產技術,通過水相提純工藝讓生產全過程杜絕化學溶劑,推動合成生物發展“向新逐綠”。近日,上海證券報記者實地走訪*ST寧科,與公司董事長符杰面對面交流,深入探討企業如何依托技術創新、產能擴充、實施重整等措施拓展發展空間,改善經營水平,積極爭取重回良性發展軌道。
引領創新
寧科生物航拍圖寧科生物的前身寧夏新日恒力鋼絲繩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17年公司主營業務轉型后,在寧夏石嘴山市建成年產5萬噸月桂二酸(屬于長鏈二元酸的一種)項目及月桂二酸聯合研發基地。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產業化技術的基礎上,企業不斷進行全過程系統優化,如今,已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生物法長鏈二元酸規模化生產工藝技術。
“長鏈二元酸是一種精細化工中間體,也是生物基新材料的主要產品之一,以往的生產技術以化學合成法為主,而發展趨勢是采用生物法也就是生物發酵方式。”符杰說,企業最主要的特點是在提取、提純過程中用水而非化學制劑,就是選擇對環境親和力更強的水相法提取產物。
隨著全球對綠色化工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長鏈二元酸的生產工藝不斷優化和創新,正朝著更加高效、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我們開展了大量的創新性試驗,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技術基礎上進行再創新,通過不斷的技術迭代,持續發掘下游產品的高值化潛力。”符杰說,獨有的水相提純工藝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不僅生產全程無有機溶劑污染,而且產品質量更高,純度也能達到聚合級,所以能廣泛用于高性能材料、特種尼龍、香料及醫藥中間體等高附加值領域,滿足高端客戶需求。
生物發酵大體分為兩個過程,即生物發酵和提取提純。前端的發酵水平相應提高,后端的提取收益也會跟上去。為此,寧科生物將生產技術做成一體化分類處理方案,通過可持續應用,讓核心單元的生產效率不斷提升,最終使每個單元的單耗持續下降。
“例如,在生產過程中,一罐(350噸)為最小的發酵單位,發酵產出產品的過程會產生能耗,若發酵水平提高,則每罐產出的產品數量會增多,這些產品的單位能耗就會降低。”符杰說,這就需要有新設備不斷更新技術去匹配,所以每一次技術升級都會分為技術技改和裝備技改,只是兩者的占比不同。
目前,寧科生物的發酵單產效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與傳統的化學合成方式相比,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單位產品所需的原料消耗以及能源單耗均持續下降,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升了生產過程的環保性能。
扭虧脫困
今年6月,寧科生物旗下控股子公司——寧夏中科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現有年產5萬噸長鏈二元酸生產線的基礎上,投資約1億元,啟動了年產11萬噸的生物發酵產品技改項目。
“這一次技改主要是對現有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使公司具備同時生產長鏈二元酸系列、生物發酵功能性產品系列、生物食品系列和氨基酸系列產品的綜合生產能力,使產品更加豐富、多元。”符杰說。
具體說,通過產業升級,寧科生物預計將建設4條柔性生產線,包括年產18000噸長鏈二元酸柔性生產線、年產5100噸生物發酵功能性產品柔性生產線、年產63000噸生物食品柔性生產線和年產24800噸氨基酸產品柔性生產線。
符杰介紹說,擴大產能的目的是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豐富產品系列和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促進企業減虧,優化未來的競爭格局,提升盈利能力,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當前,全球二元酸市場規模呈增長趨勢,預計未來幾年,二元酸市場還將保持較快增長。而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寧夏中科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供銷、生產、人員穩定,產能逐步釋放,產品單耗持續下降,雖然因歷史包袱未能扭虧,但已使虧損不再進一步擴大。
“今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收入2.16億元,同比增長89.95%;歸母凈利潤仍虧損1.71億元,但虧損額同比減少。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歷史包袱正在逐步化解,力爭消除退市風險警示的風險和歷史違規承擔風險。”符杰說。
另外,寧科生物擁有自備電廠,具有內部熱、電、汽(氣)聯產能源配置優勢條件,在產能進一步釋放之后,可以自給自足,真正實現熱、電、汽(氣)聯動,從而更加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
重整重生
前不久,*ST寧科發布公告,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并指定公司臨時管理人擔任其管理人。
“公司整體債務規模為22.68億元,目前,公司正協同管理人與主要債權人就重整方案保持密切溝通,力求盡快獲得其對重整方案的支持,最終借助寧夏中科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破產重整來推動上市公司的破產重整。”符杰說。
目前,*ST寧科正在采取一系列“組合拳”,積極重回良性發展的軌道。符杰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通過司法重整程序,可以徹底化解持續經營風險以及債務風險。若公司重整成功,產業投資人與財務投資人合計出資將超過12億元。
記者采訪了解到,近期,*ST寧科已經補充了一線生產人員,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通過紓困平臺積極籌措資金,為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經營提供資金支持。同時,積極協調主要供應商、主要客戶,恢復寧夏中科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商業信用。
“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恢復公司正常生產經營,通過技改實現降本增益、增加新業務品種等方式提升經營效益,我們有信心在下半年實現月度扭虧為盈。”符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