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盧夢雪
多地農商行宣告對收單業務商戶手續費“漲價”。
近期,陜西、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浙江、青海等多地農商行陸續發布公告,對收單業務商戶手續費進行調整,標志著長期以來普遍實行的“0費率”模式走向終結。
多家農商行在公告中指出,此次調整旨在推動收單業務回歸健康發展軌道。有農商行坦言:“長期以來,本應由商戶承擔的手續費均由我行墊付。”還有銀行明確表示,調整既是“為防范收單業務中信用卡大額套現、外借收單碼欺詐等風險”,也是“為促進收單業務可持續發展,提升商戶服務質量”。
一位中部地區農商行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農商行對收單業務費率的調整自去年已逐步展開。當前推行差異化收費策略,是銀行綜合考慮運營成本、客戶活躍度、業務風險等多方面因素后作出的決策。
從“免費”到“差異化收費”
近期,紫金農商銀行發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9月22日起,將對二維碼收單業務的微信、支付寶渠道手續費優惠政策進行調整,將按月調整優惠商戶名單,不滿足優惠標準的商戶次月停止享受免費交易額度。
與此同時,陜西農信扶風聯社也明確,自2025年10月1日起,每月為商戶提供6萬元免費交易額度,單日超出2000元的部分將按0.25%收取手續費。
記者注意到,除了紫金農商銀行、陜西農信扶風聯社,近期已有多個省份和地區的多家銀行對收單商戶的手續費政策進行了調整,此前較為普遍的“0費率”情況不再常見。
青海同德農商銀行就在公告中直言,自聚合支付收單業務開辦以來,“對于本應由商戶承擔的手續費,我行全部進行了墊付”。因此,自2025年3月15日起,將根據商戶碼牌使用情況,逐步由商戶承擔部分交易手續費。
“農商行調整收費標準,不再免收商戶收單業務手續費的情況,實際從去年就開始了,相關成本是重要考慮。”相關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農商銀行金融科技能力相對較低,若農商銀行收單業務與第三方合作,那么就需要考慮支付給平臺的運維管理費用,若在這種情況下長期給予客戶0費率的優惠,由銀行墊付的服務費成本相對較高。
從最新費率標準來看,多數農商行轉向以客戶活躍度、存款貢獻度為基準,實行階梯式、差異化的收費策略。
以平陰農商銀行為例,該行近期兩次調整了收單業務手續費,對條碼支付收單商戶自9月1日起、10月1日起實行根據商戶存款貢獻度對符合標準的商戶設置免費額度。
根據9月1日執行的收費標準,平陰農商銀行對于商戶貢獻度在0萬元至1萬元之間的商戶,不設免費交易額度,超額費率為0.20%;商戶貢獻度在1萬元至2萬元之間的商戶,其免費交易額度為4萬元,超額費率為0.20%,而后商戶貢獻度每增加1萬元,免費交易額度增加2萬元。商戶最小貢獻度在24萬元至25萬元之間的商戶,其免費交易額度為50萬元,超額費率為0.20%;商戶貢獻度在25萬元(含)以上的商戶,免收交易費。
而在10月1日起執行的收費標準中,該行將沒有免費交易額度的商戶貢獻度調整為0元至5000元之間,而商戶貢獻度在5000元至1萬元之間的商戶,免費交易額度調整為2萬元,客戶劃分進一步精細化。
“從‘一刀切’的0費率轉向依據貢獻度制定費率,既能增強客戶黏性,也有助于控制成本,推動收單業務良性發展。”上述農商行人士評價道。
“貼錢換入口”模式難以為繼
“0費率”曾是銀行收單業務的主流。
2021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降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支付手續費的通知》,要求支付行業主體降低銀行賬戶服務費、刷卡手續費等政府定價和指導價類支付手續費收費項目收費標準。
2024年9月,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出倡議,鼓勵支付行業主體在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支付手續費降費措施于9月30日到期后,延續部分降費項目標準。
山東隆湶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富民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過去三年,九成以上的農商銀行對小微商戶實行收單零收費,支付機構間連0.38%的基準費率都主動貼補,行業默契是把手續費當“獲客成本”。
“在這樣‘應降盡降’的政策窗口下,銀行順勢把‘減費讓利’,做成0費率宣傳,既合規又博口碑。”李富民表示。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李富民進一步指出,收單流水可以鎖定商戶結算存款,有基層銀行曾測算,每墊付1元手續費,平均帶回3.8元活期沉淀,折算負債成本不足0.3%,遠低于高息攬儲。此外,二維碼收單被歸入“普惠金融”考核,銀行用貸款利差補貼支付環節,一筆100萬元小微貸可覆蓋20萬元收單手續費,可以形成交叉補貼。
李富民認為,當前微信、支付寶已在收單市場占有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若銀行選擇收取手續費,會促使商戶更換收單碼,在賬戶體系被架空的焦慮下,此前銀行只能“貼錢換入口”。
“此前的0費率本質是‘隱形價格戰’,當存款派生減弱、貸款利差收窄、資本考核趨嚴,此前的收單成本無人買單,差異化收費就成了退出通道。”李富民表示。
除了成本和運營等方面的考慮,有相關農商行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提到,防范洗錢風險也是部分農商行的出發點之一。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開數據,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涉毒洗錢犯罪700余人,起訴1300余人,同比上升2.1%,洗錢整體防控形勢日益嚴峻。
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銀行及相關責任人因反洗錢不力被“雙罰”的情況也有所增加。
多家農商行在費率調整公告中也明確提示相關風險。連江農商行、濟陽農商行均強調,對存在刷單、套現、虛假交易等非正常經營行為的商戶,不給予任何手續費減免優惠。
山西交城農商行表示,調整費率的目的之一正是“防范收單業務中信用卡大額套現或外借收單碼欺詐等風險,維護正常交易秩序”。富平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也明確,“對于交易金額與實際經營情況不符,或被銀聯通報的商戶,將統一上調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