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油河鎮后灣村積極培育相關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將“茶園”“果園”“菜園”當“公園”來建,走“大農業”與“大旅游”融合發展之路。先后培育了核桃、香菇、白茶、水產養殖、水雜果采摘園、金絲菊六大產業基地。成立香菇、白茶產業合作社,發展食用菌種植50多萬袋、白茶300畝、核桃200畝、水產養殖100畝、水雜果采摘園200畝、金絲菊400畝,年經濟效益在2000萬元以上,群眾僅通過土地和勞務,年收益就達120多萬元。該村出臺一系列激勵政策,鼓勵農民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館、旅游商品店和手工作坊,每戶確定一家縣直單位幫扶,幫扶資金不少于10萬元。村里除24戶社會兜底戶外,其余貧困戶全部納入六大產業基地,每個產業基地還確定一名包抓責任領導,確保每戶貧困戶有產業、有收入、能脫貧。目前,全村已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館、旅游商品店等旅游經營戶30余戶,提升了“七碟八碗”農家菜系,申請注冊了后灣地域商標和后灣土特產系列產品商標,重點開發菜籽油、包谷酒、料姜石、土蜂蜜、泥塑、石頭畫、手工編織等10余種農特產品和旅游商品,輻射帶動近100戶300多人受益。
后灣村還采取“支部+學院+貧困戶”的方式,先后對101戶貧困戶集中開展技能培訓。已有62戶貧困群眾掌握了兩門以上實用技術,貧困戶今年共謀劃和確定增收項目128個。黨員詹鋒發展特色水產養殖基地80畝,帶動相關農戶21戶;黨員程大軍建起了年產50噸食用菌草菇產業,吸引農戶12戶;黨員何琴開辦了料姜石足浴服務店。今年以來,后灣村累計接待游客14.2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00萬元。據了解,該村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50元,有望到2016年底率先實現脫貧目標。
在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帶動下,目前,商南縣擁有規模賓館飯店32家、五星級旅游酒店1家、特色旅游商品專賣店50多家,發展農家樂500余家,開發旅游商品13類40多個品種,全縣約5萬余人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業。過去5年,該縣累計接待游客1747.3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97.2億元。
實踐之四: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奏響開發“大聯唱”
商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建設,專門召開動員部署會,成立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和管理處兩個機構,確定縣級包抓領導,抽調精干力量現場辦公,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組織和人員保障。根據鞏固提升內容,明確了各成員單位建設任務,細化了責任分工,夯實了建設責任。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推進會和現場辦公會,解決實際困難;各建設單位和鎮村干部駐點蹲守,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保障了工作順利開展。
在后灣村的開發建設中,探索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企業投資為主體、社會群眾參與的鄉村旅游開發新模式。成立旅游開發服務公司,村民、個人、團體以資金、土地等形式入股,由公司負責美麗鄉村開發建設和后期經營管理,實施效益分成,不僅激發了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破解了建設資金難和后期管理難題。
政府主導不是政府包辦一切,美麗鄉村建設要形成多元參與機制。政府主導主要體現在組織發動、部門協調、規劃引領、財政引導上,形成整體聯動、資源整合、社會共同參與的建設格局。太子坪村、后灣村的建設離不開各級各部門的參與開發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建設成果來之不易、彌足珍惜。
實踐之五:尊重自然,科學規劃,打造秀美鄉村“會客廳”
建設美麗鄉村不是建設城市花園,也不是大拆大建,美麗鄉村建設要以尊重自然為前提,最大限度的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原鄉風貌。
商南縣圍繞打造“國際慢村、省級旅游度假區”目標,聘請浙江遠見旅游規劃公司,對后灣村進行整體規劃提升。按照功能齊全、服務一流、休閑娛樂一體的建設要求,規劃將后灣劃分為旅游綜合服務區、民宿體驗功能區、村莊產業區、歷史人文區、山地體驗區、水上娛樂區、河道景觀區、農業休閑區和旅游商貿區“九大片區”進行打造。按照由點及面、重點打造的思路,確定了青云驛、林下會客廳兩個重點工程和一組、二組、十組三個核心景觀帶。通過高點定位、高標準規劃、強力推進,后灣整體提升效果顯著,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日漸增強。同時,后灣村在開發建設中,堅持尊重自然的開發理念,依灣就水搞規劃,做美山水文章,建設山水田園,精心打造林下會客廳,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提升了原鄉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