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委、市政府啟動實施“一體兩翼”中心城市發展戰略,商丹園區作為連接“核心主體”商州城區和“次核心板塊”丹鳳的重要關節,起著承接、過渡、紐帶的作用。建設伊始,園區就確定不僅要規劃產業,還要建設城市;不僅要聚集“物”,還要聚集“人”,走一條“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聯動、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如今走進商丹園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有重量級的產業大項目好項目,還有業態豐富的城市綜合體項目,有城市管理的內涵式提升,有一批民生項目的扎實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在這里邁出了堅實步伐。
今年8月份,商丹園區獲評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商洛首個省級高新區,對于優化商洛產業結構和提升商洛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有著重要意義,也為推動“一體兩翼”中心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商丹園區地跨商州和丹鳳兩個縣區,位于丹江河谷“黃金”川地,長75公里,平均寬1.3公里,規劃控制面積98平方公里,整個園區呈帶狀V形,交通便利,區位條件相對優越。三年來,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園區形象全面改觀。在道路方面,先后完成10余條主次干道的拓寬與兩條高速公路和312國道過境公路相連相通,亞迪大道、商鞅大道相繼建成投入使用,劉灣和沙河子區域道路基本形成,東龍山至張峪溝丹江右岸堤防河堤工程、蒲峪溝路堤結合工程建成,商丹新城路網完成一標段路基及附屬設施工程、亞迪大道二期將于近期開工建設,園區的道路骨架初步形成。在電力通訊方面,完成了為園區提供電力保障的張村330千伏變電站擴容工程,劉灣片區和部分沙河子片區電網升級改造到位,移動、聯通、電信網絡實現全境覆蓋。
在符合規劃、保證質量、立足長遠的基礎上,同步抓好園區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天然氣、標準化廠房、綠化等各類生產生活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學校醫院、廣場綠道、體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類設施的配套,筑牢園區發展的硬環境。截至目前,天然氣管網供氣可滿足區內企業生產、生活對燃氣的需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100%,工業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95%,綠化覆蓋率達到30%;公安分局業務技術用房、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已經建成,商山物流園投入使用,建設了公租房、園區商貿流通等配套設施,三產服務業均陸續入駐,基本滿足了項目落戶和建設的需要。
空間布局清晰明朗
產業特色更加鮮明
戰略落地,還要靠項目支撐。如何布局概念項目、謀劃核心產業,挑戰著建設者們的發展眼光和智慧。
商丹園區按照“高新技術開發區、產城融合新城區”的戰略定位,依托“一體兩翼”戰略構想和中心城市建設規劃,形成了“一區五園”為主體的產業空間布局。“一區”即商洛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五園”即劉灣生態工業園、沙河子現代材料工業園、張村農業現代示范園、商棣工業園、留仙坪化工新型建材工業園。
借助西洽會等節會平臺,大范圍、多層次廣泛開展招商活動,精心組織了重大項目專題推介會。三年來,累計簽約項目60多個、總投資三百多億元。其中,2015年引進各類項目15個,總投資97億元,其中總投資20億元的商洛印象和總投資15億元的商洛國際醫學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打破了園區近年來無重大項目落位的僵局。今年,成功簽約23個項目,總投資148.45億元,1-7月份完成到位資金30.74億元,成功簽約總投資50億元的必康制藥(商洛)新醫藥產業項目、總投資15億元10萬輛電動轎車生產項目以及繽紛養老社區、“互聯網+”及雙創基地、電子商務產業園倉儲物流基地等23個項目,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8個,引資總額達148.01億元。目前,入園企業達到7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