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幾年來的規劃開發,目前已形成了太陽能光伏、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及綠色食品、現代服務業等六大特色產業,具體包括,以商洛煉鋅廠、陜西延長氟硅化工公司、商洛天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發展鋅材料、氟材料、釩材料的新材料產業;以商洛比亞迪公司和陜西正太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發展太陽能電池片、太陽能組件、新能源電池材料等相關新能源的新能源產業;以國藥控股集團、天士力集團、陜西香菊公司、陜西盤龍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發展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科研、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生物醫藥產業;以陜西君威、商洛五福、商丹糧油、丹鳳縣商山紅葡萄酒廠等企業為代表生產板栗、核桃、糧油、紅酒、休閑食品等農特產品的綠色食品產業;以陜西躍迪、恒大工貿、商洛林強、陜西博澤、三佳塑膠等企業為代表生產新能源電動客車、高檔包裝、新型建材的裝備制造業;以陜西能源集團投資的商洛發電廠、陜西商山物流、商丹高新學校等企業和單位為代表提供電力、物流、教育等服務的現代服務產業。
服務企業更“接地氣”
園區發展活力凸顯
“用地難”“融資難”是許多城市發展中面臨的掣肘之急。商丹園區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方案,有效化解這一難題。
健全理順了財政、國土體制機制,新的財政體制開始運行,目前已征收土地1030.78畝,幫助企業和項目建設單位協調解決資金1.7億元。設立“大眾創業基金”500萬元、“科技發展基金”500萬元,支持企業科技創新,2戶企業創建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戶企業正在申請省級著名商標,85%的入園規模工業企業建立了研發機構。積極推進“管委會+公司”運行模式,支持園區建設開發公司做大做強,今年前三季度,商丹園區建設開發公司融資到位資金2.125億元,同比增長30%,全年預計融資到位資金4.125億元,比2015年翻一番。
建立了“政銀企”季例會制度,與建行合作開辦了“助保金貸款業務”,幫助9戶企業辦理助保金貸款9000多萬元。與遠東公司和恒通公司合作開展了金融租賃服務,為企業融資11.545億元,推動園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入園企業做實創優。搶抓機遇,積極爭取省市財政資金支持,今年共爭取各類資金3.13億元,先后申請光伏發電補助企業4家,共計補貼資金330.3萬元。通過光伏發電,使企業自給自足、擴大產能,各企業累計發電量達到604000度、702135度、620000度、971939.2度,企業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利好。初步實現了企業的綠色發展和資源的綜合利用。
實行包抓企業工作責任制,采取“產品推介會、出口轉內銷、融資培訓會、設立發展基金”等方式,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如對三佳塑料、林強電線電纜等通用產品,支持園區各企業有限通過內銷類擴大銷售產值及收入。對君威綠色農副產品、商山紅葡萄酒等有機食品,通過電子商務等渠道開拓銷路。對躍迪新能源電動客車、阿童木智能制造執行系統軟件平臺及機器人生產線等高新產品,園區借助西部跨采會平臺和中外客商聚集效應,通過產品展示、項目推介、洽談簽約等多種形式,宣傳展示園區及西部優勢產業和名牌產品,加強國內外供需方交流合作,助推陜西工業企業融入世界分工產業鏈。今年前三季度,商丹園區實現固定資產投資44.31億元,工業總產值138億元,其中規上企業實現產值137億元,同比增長24.4%、22.4%、23.3%,占年計劃的78.5%;實現增加值30.22億元,科工貿總收入19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1%和13.2%。
一組令人振奮的數字,折射出商丹園區快速發展的進程。面向未來,園區將繼續按照“一體兩翼”戰略規劃推進工作,積極探索符合開發區特點、具有創新活力新型城鎮化道路,向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