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中商洛訊 ( 記者 王聰 王濤)市第三次黨代會以來,我市環保工作緊緊圍繞“國省約束性指標、環境質量、重點環保工作”三大目標,著力實施“治污碧水、降霾護藍、農村清潔、生態修復”四大工程,不斷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創建,強化污染源頭管控,嚴格環境執法監管,把生態建設作為實現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商洛的天更藍、水更綠、村更美、民更富。
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我市在陜南三市率先實施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投資20多億元,啟動實施八大類208個治污項目。丹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機制和工作經驗相繼被省環保廳在陜南和全省推廣。商洛轄區6條主要河流19個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功能區標準,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全市10個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100%。

大氣環境穩中向好。我市嚴格落實減煤、控車、抑塵和增綠等措施,中心城區禁燒煙煤成效顯著,燃煤鍋爐拆除改用清潔能源步伐加快,機動車污染防治全面推進,油氣回收綜合治理工作全面完成,建筑揚塵治理等污染防治措施力度加大,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多年穩居全省第一。2015年前10個月,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65天,居全省第一。
農村環境保護全面開展。目前,全市獲得命名國家級生態示范區1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省級生態鎮26個、省級生態村23個,市級生態鎮70個、市級生態村137個。圍繞“面上不見垃圾污水”目標,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強部門聯動,加大資金投入,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等工程順利實施、成效明顯。

環境監察執法不斷加強。近3年,全市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5887人(次),檢查企業5624家(次),市級掛牌督辦企業24家,取締關閉企業33家,立案查處企業166家,限期整改345家,辦理環境信訪投訴1299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兩家,實施查封措施7家,有效打擊和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
城市環?;A設施建設得到完善。全市6縣1區全部建成污水處理廠,提前完成省政府下達任務,實現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的目標,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每天10萬噸。除了柞水縣,全市建成6個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全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到每天600噸。商洛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建成并投入運營,焚燒處理醫療垃圾能力為每天5噸,醫療廢物收集網絡覆蓋到市、縣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基本實現了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