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劉 陽)秋播連著夏收,苗情關系豐收。時值秋冬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積極行動,于11月10日組織技術指導組,到山陽縣漫川關鎮、法官鎮等農業生產一線,開展針對晚播小麥、油菜的“田間問診”,全力推進促弱轉壯、保苗越冬工作。
今年秋季的連續陰雨天氣,導致部分地區播種期推遲,形成了一定面積的晚播弱苗。為準確掌握實際情況,指導組一行直接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實地勘查。
在漫川關鎮前店子村,連片的晚播小麥已顯綠意。指導組專家仔細查看分蘗情況和葉片長勢。“這片地采取了加大播種量的方式來彌補晚播的影響,目前看,出苗密度較為理想。”一位專家一邊記錄一邊說。他們與縣、鎮農技人員一起,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選取多個樣點進行基本苗測算。經過仔細清點和計算,確認該地塊基本苗畝莖數約25萬。
“當前墑情總體適宜,但要特別注意防范冬季凍害。”指導組在查看土壤后提醒道。針對這一情況,指導組現場開出了“處方”:建議抓住冬前有效生長期,適時進行中耕劃鋤,增溫保墑,同時依據苗情科學追肥,促進根系生長和分蘗形成。
帶著從漫川關鎮獲取的一手信息,指導組又趕往法官鎮姚灣社區。這里的苗情更為復雜,經過多點測算,部分田塊小麥基本苗畝莖數約19.6萬,群體偏小。此外,指導組還重點查看了撒播和移栽的油菜田塊。
“大家看,這片移栽的油菜,雖然前期投入較大,但個體健壯,越冬能力較強。而那片撒播的油菜,雖然省工,但苗子密度不均,長勢參差不齊,弱苗較多。”在油菜田邊,農技人員召集起周邊的種植戶,現場辦起了“田間課堂”。指著不同長勢的苗子,深入淺出地講解著分類管理的要點:“對于弱苗,當前管理的核心就是‘促’,要適時追施提苗肥;對于壯苗,則要‘穩’,注意控旺防凍。”
這種直觀的對比和通俗的講解,讓農戶們頻頻點頭。“專家來得太及時了,給我們指明了下一步的管理方向。”一位姚灣社區的種植戶感慨地說。
此次一線指導,不僅精準把脈了當前晚播作物的生長狀況,更將科學的冬管技術送到了農戶手中,解決了生產中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