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楊帆

搬遷群眾在手工非遺街區務工。
“以前搬過來還愁沒事干,現在在手工街區賣點自家做的糍粑,旺季一天能有兩三百元,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倉圣社區商戶邵軍民一邊忙著給游客打包特色美食,一邊樂呵呵地說。近年來,洛南縣保安鎮黨委政府聚焦移民搬遷群眾“就業難”問題,精準施策、多點發力,通過打造特色平臺、引育優勢產業,讓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穩穩托起幸福生活。
盤活閑置資源,打造就業“新舞臺”
保安鎮盤活轄區空置房屋,精心打造手工非遺街區,招引入駐商戶25家,其中涵蓋手工掛面、砂鍋豆腐、糍粑、蕎面饸饹等多款特色美食,更引入草編、皂花等極具非遺韻味的手工項目,不僅吸引了眾多外來游客打卡體驗,更讓周邊移民搬遷點群眾實現“樓下就業”。“我腿腳不好,干不了重活,出不了遠門,現在能在家門口干活補貼家用,這種日子太舒心了!”正在編織草帽的殘疾人甘淑芳臉上滿是笑容。如今,手工非遺街區已成為集美食體驗、手工制作、旅游打卡于一體的就業創業集聚區,為搬遷群眾提供了多樣化就業選擇。
搭建服務平臺,打通就業“最后一米”
“以前找零工得四處打聽,現在有了零工市場,想干活隨時來,方便得很!”剛在零工市場找到短期務工崗位的村民張彩芹說。為促進零工群體就業,保障企業用工需求,保安鎮家門口就業服務驛站(保安零工市場)應運而生。驛站的建成,不僅為務工人員提供了規范的求職場所,更聯合縣人社局整合了崗位信息發布、技能對接、用工洽談等“一站式”服務,讓群眾不用出鎮就能找到合適工作,有效打通了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為就業困難群體撐起了一片藍天。
招引能人返鄉,激活創業“新動能”
“多虧了社區的幫助,讓我們返鄉創業少走了很多彎路,現在企業投產了,還能帶動鄉親們一起掙錢!”陜西香口緣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書民說。倉圣社區黨支部精準對接在外創業能人,提供“一站式”代辦服務,積極整合8家小作坊,成功助推規范化核桃加工合股企業陜西香口緣食品有限公司落地投產,年銷售額可達3000萬元以上。企業的投產運營,不僅實現了核桃產業的規模化、規范化發展,更帶動了周邊群眾就業。“我現在一天能剝五六十斤核桃,掙一百多塊,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在企業務工的村民王魚娃滿意地說。
引進特色產業,拓寬增收“新渠道”
“農閑的時候就來草莓基地干活,活計不難,上手快,一天能掙百十來塊,剛好補貼家用!”在蔚淶農光科技有限公司草莓基地務工的村民金慧說。保安鎮成功引進洛南首個夏草莓種植基地,該基地的采摘和育苗恰逢農閑時節,為周邊農戶提供了大量零工崗位。由于活計輕松、體力消耗小,許多在家照看老人孩子的婦女紛紛前來務工,既實現了靈活就業,又增加了家庭收入,讓農閑時節變成了“增收旺季”。
如今的保安鎮,特色街區煙火旺、零工市場人氣足、返鄉企業勢頭好、特色產業收益高,移民搬遷群眾的就業路越走越寬,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持續提升。據悉,保安鎮還將繼續聚焦群眾就業需求,不斷優化就業服務、壯大特色產業,讓更多群眾實現“就業有崗位、增收有渠道、生活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