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9月18日電 (記者 王君妍)天津港保稅區企業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油工程”)發布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在江蘇啟東完成分段建造,進入船體總裝集成階段,該船建成后將為我國海洋工程行業發展提供重要裝備保障。
我國自主研發的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分段完成預制,整齊的放置在總裝集成現場。(天津港保稅區供圖)多功能海洋工程船是集海洋工程開發、建設、維護、檢修及應急處置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船舶,是海洋工程中不可或缺的裝備,被譽為海上工程“多面手”。
本次總裝的多功能海洋工程船由海油工程投資建設,總投資額約5億元人民幣,海油工程和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聯合設計、上海振華重工承建。船體采用雙層結構、單體流線型方案,設計長度126米,型寬28米,甲板面積約2000平米,裝設400噸級近海起重機,配備電力推進系統和DP2動力定位系統,可在全球海域無限航區作業。船舶可搭載3000噸級卷纜盤、工程型ROV(水下機器人)、飽和潛水裝置和水下挖溝機等設備,具備水下管道管纜和結構物安裝、海底調查、運輸保障等海洋工程綜合作業能力。
由于多功能海洋工程船集成和自動化程度高,船舶設計建造和裝備安裝調試難度大,對空間規劃、設備管線布置、精度控制等提出嚴峻挑戰。對此,項目采用分場地、分區域、分階段的模塊化施工方案,將主船體分為艏、舯、艉三個區域93個分段預制,然后像“搭積木”一樣進行總裝集成。
據海油工程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建造項目經理賈璐瑾介紹,項目創新應用數字孿生技術三維建模和三維模擬搭載,自主開發分段拼接精度計算軟件、雙吊機協調控制和智能吊裝姿態控制系統,反復優化分段合龍方案,開展三維模擬裝配預演,充分識別作業風險并制定應對措施,最終實現船體艏段一次就位成功率100%,尺寸公差小于4毫米,精度控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海油工程已建成由我國首艘3000米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國內最大海洋油氣工程起重船“藍鯨7500”、亞洲最大海工駁船“海洋石油229”、我國首艘深水多功能海工船“海洋石油286”等六類19艘船舶組成的專業化海工作業船隊,海洋結構物安裝、管纜鋪設及水下作業能力處于亞洲領先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