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浙江地區生產總值突破9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3萬元。數字經濟發展穩居全國第一梯隊,產業數字化指數連續四年居全國第一,涌現出杭州“六小龍”等一批創新型企業。
國家實驗室、國家大科學裝置、國際大科學計劃均實現零的突破,國家級人才數量穩居全國第一方陣。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涌現出通義千問大模型、“冰光纖”、仿生深海軟體機器人等一批硬核成果。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單項冠軍數分列全國第三、第一。“創新浙江”的標識更加鮮明。
空天產業作為浙江“十四五”期間布局的重點產業,如今在航天動力系統等方面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總臺記者 廖望:我現在就在浙江湖州的天鵲百噸級發動機試車臺。這里三面環山,由一個礦坑改造而來,如今四周已經長滿了毛竹。綠水青山之間,孕育著嶄新的火箭動力系統。這里剛剛完成了一次火箭發動機的試車工作,簡單來說就像是一次小測驗,在地面點火,把發動機真實使用一遍,看看它能不能達到預定的標準。
趁著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數據判定,我們走近這臺剛剛經受了上千度烈焰炙烤的發動機。靠近它可以感受到,噴管此刻還殘留著一絲余溫,但表面看到的依然光亮如新,沒有任何結焦的痕跡。這正是液氧甲烷的特性——燃燒更清潔,排放物主要是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正因為如此,液氧甲烷發動機不僅適合反復點火,更契合未來可重復使用火箭的發展方向。
通過我們剛剛記錄的試車畫面,大家可以從空中來感受一下——發動機尾焰噴薄而出,高速氣流把導流槽里的水推得漫開,白色水汽不斷升騰,仿佛把整個山谷都點燃了。
這是一臺天鵲12A發動機,它是一款成熟的80噸級推力發動機,這是什么概念?80噸推力差不多相當于同時把五十多輛家用轎車一并托舉起來。要告訴大家的是,目前100噸推力的發動機天鵲12B也在高頻的試車階段。在這里,平均每周都會有兩到三臺次的試車工作,既有研制試車,也有像今天這樣的驗收試車。通俗地講,研制試車是為了摸清性能、不斷改進;而驗收試車,就像出廠前的體檢,是確認發動機各項指標達標,可以交付使用。
火箭負責把衛星送上太空,而發動機就是火箭的心臟。目前像這樣的百噸級的天鵲系列發動機,在“十四五”初期,五年才能生產百臺,而如今,工作人員告訴我,這里一年就能生產百臺了。有了可靠、高性能的動力系統,加上發射頻次的增加,發射成本也就會有所降低,當我們有了這些能力,相信也將助力衛星互聯網更快形成大規模組網和全球覆蓋。對我們日常生活來說,或許未來某一天,不論你在飛機上,還是無人區,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以實現網絡通訊,開車時導航的誤差會更小,跨境通信和遠程協作也將更加順暢及時。
最后還要分享一個最新的進展:除了這樣的百噸級發動機已經實現批量化生產之外,另一款推力達到220噸級的液氧甲烷全流量補燃循環發動機——藍焱,研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它是我國首型由民營企業自主研制的大推力全流量補燃發動機,什么叫全流量補燃,關鍵一點就是在發動機上加了兩個預燃室,可以大幅提升燃燒效率,減少能量浪費。目前,這款發動機已經順利完成了30多次最高到50%工況點火試驗。這一突破,標志著中國商業航天企業已經進入世界動力研發的第一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