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10月1日電 題:從天津小院走向全球舞臺 奏響中國制造強勁樂曲
作者 薛淳月
在天津市寶坻區津寶樂器的生產車間里,機器低鳴,銅光閃爍。一支支經過精密加工和人工調試的銅管樂器正被打包裝箱。不久后,它們將出現在地球另一端某個學校樂團的排練廳,或某個專業樂手的演奏會上。
這家從1984年起步于社辦工廠的企業,如今已是國家文化產業出口重點企業、中國樂器協會副理事長單位,主導編制了長號、爵士鼓等16項國家輕工業行業樂器產品質量標準。從承接五金配件蛻變為服務國家制造強國與文化強國戰略的現代化企業,津寶樂器年產打擊樂器28萬套、管樂器20萬支,生產的樂器出口至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各處吹奏起中國制造的音符。
圖為津寶樂器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受訪者供圖智造升級“奏響”國際入場券
“2003年的時候,我們主要為美國沃爾瑪公司貼牌生產,沃爾瑪售賣的樂器里80%都是津寶生產。現在我們的樂器產品出口以美洲和歐洲為主,進入了美、日、德等地的高端樂器市場。”津寶樂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珈旭表示。
這一轉變的背后是持續的創新投入。樂器屬于輕工業,相對于輕工業內的其他行業,樂器行業的規模較小。劉珈旭說:“沒有專門為樂器生產模具的廠家,許多加工機器也難以達到我們需要的精度,我們就自己建立了模具車間,買來設備自己改。”
近年來,津寶樂器每年投入約1500萬元用于技術改造,通過購置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等舉措打造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車間。“最多時工廠里有2700多位工人,當時年產值為2億元人民幣。現在通過‘機器換人’,我們只有1400多位工人,但在全負荷狀態下年產值能達到5億元,產值提升了150%。”劉珈旭向中新社介紹。
截至2024年,津寶樂器擁有有效專利200余項。“津寶樂器的專利大多是為了演奏者服務的。”劉珈旭表示,“銅管樂器里的大號足有著20斤重,長時間抱著吹奏對聯合軍樂團的演奏者來講也很困難,使用外置的支架也不美觀。我們就通過焊接的方式對其進行改造,讓支架與演奏者褲子上的黃線融為一體,既美觀又實用。”
一張照片與“中國速度”
津寶樂器的成立與國家慶典相關,其成長也與時代緊密相連。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閱兵式開始,到新中國成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大會,再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津寶樂器承擔了多次國家級大型活動的樂器保障任務。
最嚴峻的考驗在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在即,解放軍聯合軍樂團急需一種國內從未見過的“次中音禮號”,給到津寶樂器手中的參考僅有一張該樂器的正面照片。“就給一張照片,一個半月要交付120支樂器,當時我們的壓力真的巨大。”回憶起這段經歷,劉珈旭感慨,“我們就憑著這張照片日夜攻關,反復讓聯合軍樂團試吹、提意見,再修改。”最終,120支次中音禮號如期交付,在長安街上奏響了莊嚴的國歌。
樂器“航母”帶動產業生態
過硬的質量讓津寶樂器敲開了世界市場的大門。如今,津寶樂器不僅是德國知名琴行托曼的供應商,美國的專業品牌巴哈的部分樂器也由其制造,日本雅馬哈旗下80%的爵士鼓同樣產自津寶的車間。美國交響樂團打擊樂的演奏者們可能從未想過,他們手下質量過硬的爵士鼓是完完全全的中國制造。劉珈旭自豪地表示:“目前,津寶樂器生產的爵士鼓在上游產業配套已基本實現全部國內企業供應。”
但津寶的“出海”遠不止于貼牌代工。企業主辦的“津寶音樂嘉年華”自2015年已連續舉辦九屆,今年來自泰國、馬來西亞、中國香港及內地的30支隊伍共1200余人在2025津寶第九屆音樂嘉年華上同臺競技。得益于毗鄰京冀的地理位置,該活動也帶動了區域旅游,拉動了天津寶坻區當地的住宿、餐飲和旅游消費。劉珈旭說:“很多音樂老師和家長會帶著學生一起來,既參加活動,也順道游覽天津。”
一個龍頭企業的成長,帶動了一片區域的產業躍升。據劉珈旭介紹,津寶樂器的工人大多來自周邊地區,“制造樂器”不僅成為寶坻的一張閃光的新名片,更切實帶動周邊居民就業。這艘穩步前行的“樂器航母”,正穩步駛向全球化競爭的更深處,開拓著屬于中國制造的航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