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10月2日電 題:探訪武昌灣1956公園:工業舊址變“城市客廳”
作者 盧琪
隨著武船片堤防改造及江灘環境整治工程完工,武昌灣1956公園10月1日正式開放,標志著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最后一公里”貫通。
2日,步入武昌灣1956公園,游人如織,黃色塔吊映入眼簾。“這座塔吊是歷史文化遺存。”武漢城建集團旗下建設管理公司項目負責人黃健欣介紹,武昌造船廠舊址是武漢近代工業文化的代表,團隊梳理武船廠歷史,用“織補”手法,將原大型機械基座等工業遺跡清洗、防銹、防腐處理后,藝術化融入景觀之中,構成一座開放式“博物館”。
圖為武昌灣1956公園灣口景象。(無人機照片) 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公園西北端的烈女渡為長江古渡口。沿著圓弧狀石砌平臺向下,三層花崗巖階梯坡道順勢鋪展。“武船片堤防承載著武昌古城文化,項目對紅砂巖石墻、紅砂巖地面、紅砂巖護坡全部修繕。”黃健欣說,通過“剃、補、換、洗、打細道、勾縫”傳統工藝,紅砂巖材質外觀及紋理“修舊如舊”。
站在觀景臺眺望,長江水面開闊,鸚鵡洲長江大橋格外壯觀,武漢長江大橋、龜山電視塔等地標盡收眼底。沿廊道前行,草坪隨緩坡鋪展,綠樹掩映蜿蜒岸線。市民及游客或漫步、或閑坐、或拍照,怡然自得。
據介紹,公園營造生態森林、工業時尚、紅色歷史三大主題功能區。其中,生態森林片區打造“落日草坡”“林下露營區”等自然景觀節點,工業時尚片區結合工業遺存與現代休閑風格,共同滿足市民生態觀光、休閑娛樂等需求。
圖為武昌灣1956公園夜景。(無人機照片) 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漫步親水廊道,1045.5米懸臂式鋼筋混凝土防洪墻延伸。武漢城建集團旗下生態園林集團項目現場負責人潘飛說,新建防洪墻墻底寬5米—6米、墻頂高程30米。同時,完善防滲、護岸系統,大幅提升極端汛情應對能力。
傍晚時分,燈光秀點亮長江對岸樓宇,貨輪鳴著長笛緩緩駛過,“落日音樂會”在武昌灣1956公園奏響,眾人輕聲哼唱。這座文脈延綿、生態優美的“城市客廳”,正讓歷史與當下溫柔相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