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23日電 (記者 陳靜)全新升級的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Music China2025)23日正在此間舉行,展品不僅展現了傳統工藝的精益求精,還凸顯智能科技與音樂載體的深度融合,推動樂器行業向著多功能、跨場景方向演進。
在Music China2025上,外國音樂愛好者體驗中國民族樂器。(中新網記者 陳靜攝)“Music China2025的內涵和外延都在做不斷創新、延伸。”上海國展展覽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江紅接受采訪時表示,Music China2025有了更多的使命,不僅是中國樂器進出口的商貿平臺,還致力成為融音樂藝術、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交流平臺。
Music China2025充分發揮全球樂器產業重要商貿平臺的優勢,以“促進行業技術創新、拓展音樂消費體驗”為主線,打造2025全球業界新品首發活動、行業論壇、Music China經營培訓課程、鋼琴高級調律師培訓講座等商貿主題活動,通過“全球商貿+消費引擎”的雙輪驅動,推動行業升級、促進消費,推動產業商貿與音樂消費新增長點培育的高效轉化,進一步實現行業發展與消費擴容的良性互動。
當前,伴隨全球樂器市場的格局演變、技術融合的持續深化以及消費需求的多元升級,行業正經歷一場由“智造”驅動、以“重塑”為路徑、向“共生”發展的深刻變革。吳江紅認為,新技術正在賦能各行各業,新的消費群體對樂器行業提出了新的需求,音樂的科技含量不斷增加。Music China應該引領產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這樣,中國音樂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髓將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力。
“前沿技術給樂器行業帶來挑戰,也帶來很多機遇。”中國樂器協會理事長孫瑞勇指出,在新產品開發和個性化產品的定制上,很多企業已經把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應用于生產制造端。世界前沿技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一些應用場景已開始在傳統的樂器制造業出現。
據孫瑞勇介紹,在 Music China2025上,數智樂器、電鳴樂器、電子樂器的展出面積超過三成。逾24%的參展商與制作數智樂器有關。一年一度的全球業界新品首發中,電鳴樂器、數智樂器占比亦達30%以上。
Music China2025上展出的系列民族樂器與世界名作《杏花盛開》結合,大漆工藝的千年古韻與自然舒展的杏花樹融合,傳統民族樂器便有了印象派的生命律動。(中新網記者陳靜 攝)數字技術的發展正在重塑音樂創作、樂器制造與音視頻行業的未來。電聲樂器、智能樂器、虛擬現實、沉浸式音頻等顛覆性技術也在重新定義未來行業發展。據了解,2025上海國際樂器展期間同步開設“2025中國(上海)國際音樂科技及音視頻技術主題展”,貫穿“創作—制作—演出”全鏈條,旨在構建音樂、演藝、廣電、影視游戲與科技融合的生態體系,推動數字化轉型與產業創新,賦能產業鏈升級。
如今,音樂不僅是藝術表達,更成為治愈心靈的良藥。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音樂療愈已從小眾輔助療法躍升為“情緒消費”黃金賽道。國家衛健委從政策層面將音樂治療納入社區心理服務清單。
記者看到,Music China2025以“音樂療愈經濟”為核心賽道之一,打造“療愈主題展區”,匯聚20余家海內外品牌,集中展示頌缽、孔雀鼓、果殼鈴、空靈鼓等相關產品。展覽同步推出10余場“療愈體驗工坊”活動,帶參觀者現場體驗多種療愈方式。此外,展覽還將打造“2025全球音樂智能療愈論壇”及“音樂與健康體驗館工作坊”,進一步推動音療樂器與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探索音樂在心理健康、社區康養等領域的創新應用與商業價值。
觀眾現場體驗鋼琴音色。(中新網記者 陳靜攝)“沒有人能拒絕音樂的魅力。”吳江紅表示,音樂療愈是 Music China2025新拓展的一個板塊,希望音樂能與普通人的生活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孫瑞勇亦指出,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音樂療愈是一門科學。一些音樂界人士,已著手在音樂療愈領域展開探索,并卓有成效。如:音樂家、作曲家卞留念研發了“音藥方舟”,將傳統文化中的宮商角徵羽與人的嗅覺、觸覺等融合起來。孫瑞勇表示,未來,中國樂器協會將搭建更多平臺,給各方營造互動式交流的機會。
吳江紅表示,Music China始終在創新、在營造不同的場景,培育更廣大的音樂愛好群體,然后促進產業的發展。他希望Music China平臺匯聚更多力量傳播中國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