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東盟的合作,已經進階到3.0版本。
在3.0時代,越南主播吳氏垂容正用AI工具,把中國直播間翻譯給東南亞網友聽,帶動中國美妝、小家電熱銷出海。在泰國,一間中國網店靠著竹編、藤條桌椅拿下95%的好評率,評論區里寫滿“設計現代簡約”“質量很高”。
這樣的畫面,正是中國與東盟之間數字貿易加速交織的真實寫照。跨境電商、智能物流、文化出海……中國制造正以全新方式走進東南亞的千家萬戶。
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人工智能展區。從2002年啟動1.0版談判,到如今3.0版升級議定書正式簽署,中國與東盟用23年時間,把合作從“物理通道”推進到“制度通道”。
廣西與越南接壤,也是最早感知到這場轉變的地區之一。在南寧、崇左等地,不少直播基地正在用多語種內容面向海外帶貨;一條條跨境專線,把榴蓮、火龍果、大米等商品穩定送達消費者餐桌,數字技術成為區域貿易的新橋梁。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到9823億美元,比2002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之初增長了17倍。中國已連續16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東盟也連續5年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貿易規模持續增長,對規則、標準、數字化治理等提出更高要求。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應運而生。
如果說,1.0版談判以打通貨物跨境流動的“物理通道”為起點,2.0版則推動了服務貿易與投資進程,而3.0版面向未來,著眼從數字基礎設施“硬聯通”與規則標準“軟聯通”的全鏈條合作框架。
3.0版升級議定書涵蓋的9大領域中,數字經濟居于首位。在該領域,雙方建立了各自締約實踐中最高水平的規則體系及合作安排。這也回應了近年來中國與東盟跨境電商交易額年均增速超過20%的現實需求。
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經濟學院學術院長李光輝接受三里河專訪時表示,數字經濟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的新引擎,但全球尚未形成統一的規則框架。通過深化合作,中國—東盟可以逐步建立區域內數字經濟的規則體系。
“這不僅對中國和東盟的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也為區域數字合作打造了樣板。”他表示。
高水平開放,是未來中國—東盟關系的關鍵詞。
在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升溫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總值依然同比增長9.6%。3.0版升級議定書的簽署,彰顯中國和東盟對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
在李光輝看來,議定書中貿易便利化安排以及數字、綠色、供應鏈等新的“邊境后”措施,將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和動能。
中國對區域經濟的貢獻遠不止于此。
從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到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中國正以制度型開放引領區域規則對接和經貿合作提質升級。
“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積極擴大自主開放,加快推進區域和雙邊貿易投資協定進程,擴大高標準自貿區網絡。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所言,中國是亞太大家庭的負責任一員。中方將繼續以自身高水平對外開放帶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
扎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這是中國的選擇,也是亞太的機遇。
(“三里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