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聯儲政策加快轉向,國際貨幣金融環境正在發生重大改變,西方國家極限寬松政策的嚴重“后遺癥”加快顯現。
5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中國銀保監會黨委題為《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文章。文章指出,積極應對發達國家宏觀政策與法律的外溢性影響。要前瞻性做好應對外部沖擊的充分準備,未雨綢繆走在市場曲線和大國貨幣政策轉向的前面,努力營造于我有利的國際金融環境。要強化底線思維,妥善應對外部沖擊風險,切實執行反外國制裁法,以系統的經濟金融法律工具應對制裁,堅決反對“長臂管轄”,境內實體不得執行外國的法律限制措施。
近年來,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也存在實際風險高于賬面水平、存量風險處置難度較大、區域風險相對集中等問題。
文章指出,穩妥防控和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要健全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推動落實屬地維穩和風險化解責任。堅持“一行一策”、“一司一策”,繼續做好重點區域高風險機構處置工作。推動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用好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政策。壓實金融機構風險處置主體責任,依法讓股東和債權人承擔風險損失,嚴防道德風險。支持市場化兼并重組,推動中小銀行區域整合,減少不當干預。進一步建設好商業銀行高管人才庫,支持以公開透明和市場化方式選聘中小銀行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
受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政策靠前發力等因素影響,目前宏觀杠桿率上升壓力有所增加。
對此,銀保監會表示,努力防范杠桿率反彈帶來的風險。必須加強宏觀杠桿率上升相關風險應對,特別是嚴防非金融企業和地方政府部門債務過快增長帶來的風險。做好大型企業債務違約監測預警,提前制定接續融資和債務重組預案,妥善應對不良資產反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堅決打擊逃廢債行為,維護區域信用環境和金融秩序。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配合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防范化解,依法依規支持城投公司合理融資。
經濟平穩運行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基石。文章表示,著力促進國民經濟實現良性循環。要著眼于擴大有效需求,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給,支持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為外貿平穩發展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務等。
在持續深化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方面,銀保監會認為,防風險的重點和難點,是以改革手段破除風險背后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要持續完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防止內部人控制和大股東操作,堅決糾正各類違規關聯交易,對違規行為堅決做到零容忍。“一省一策”推進農信社改革,推動政策性銀行分類分賬改革,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推動信托公司加快轉型發展。
堅持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嚴厲打擊“無照駕駛”行為。在積極引導金融領域資本健康發展方面,文章提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依法維護公平競爭,堅決反對壟斷,充分發揮資本在金融活動中的積極作用。把防止資本野蠻生長與推動資本有序發展結合起來,在金融領域為資本設置好“紅綠燈”。筑牢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防火墻”,加強對股東的穿透式監管,嚴防銀行保險資金被用于盲目“加杠桿”。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反腐方面,該文章強調,加強金融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決查處各種金融風險、亂象背后的腐敗問題。持續加強清廉金融文化建設,堅持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一體發力,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引領帶動行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近日,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2021年以來,金融風險重災區的遼寧,已對63名中小銀行“一把手”采取留置和刑事強制措施。黨的十九大以來,銀保監會系統內部共立案630件,留置83人,已移送司法機關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