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梅州1月9日電 (郭軍 王子豪 龍敏)據中鐵二十局9日消息,由該局承建的武梅鐵路3標2號拌和站8日順利通過驗收。至此,該標段兩座拌和站、一座中心試驗室全部投產,標志著項目臨時工程建設取得了關鍵性突破,為后續施工建設加速推進打下基礎。
武梅鐵路即龍龍高鐵武梅段,正線全長98.71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橋隧比達75%,線路自龍龍高鐵武平站引出,經龍巖市武平縣,梅州市蕉嶺縣、梅縣區、梅江區,引入既有梅州西站,與龍龍高鐵梅州至龍川段銜接。其中,武梅鐵路3標位于廣東省梅州市境內,正線長15.78公里,主要工程量包含路基、橋梁、隧道施工,205孔箱梁制運架,以及全線鋪軌施工任務。
武梅鐵路3標2號拌和站。王子豪 攝此次通過驗收的2號拌和站,占地面積約34.6畝。與傳統的拌和站有所不同,該拌和站對粉罐進行全封閉包封,最大限度避免粉塵污染。此外,拌和站引入先進的智能信息系統,結合BIM+GIS技術,對生產和試驗數據進行分析,為管理人員提供遠程監控服務。“通過智能系統,我們實現了從材料進場到澆筑的全過程管控,不僅提高生產效率,也讓操作員遠離粉塵噪聲,改善了工作環境。”站長劉浩介紹說。
走進已經投入生產的中心試驗室,一只大大的機械“手臂”正在作業,抓取試塊、放入儀器、自動檢測……僅需幾分鐘,就完成了一次試塊抗壓強度試驗。這是自動化機械“手臂”在廣東省在建鐵路項目同類型試驗的首次亮相。該機械手可實現24小時無人化智能作業、自動預警不合格數據,有效消除人為誤差,降低人工操作安全風險,提升檢測效率,確保檢測數據真實可靠,為施工質量保駕護航。
據中鐵二十五局項目負責人李映宣介紹,3標段多處上跨下穿既有漳龍鐵路、梅汕客專以及等級公路,臨近既有線施工占比77%,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為此,項目團隊引入BIM技術,專門研發增設既有線施工安全管理系統,通過視頻監控、電子圍欄、熱成像等新技術、新工裝,真正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的閉環管理,確保既有線施工的安全可控。
據悉,龍龍高鐵武梅段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長三角—粵港澳主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百萬閩西老區和粵東蘇區人民盼望的民心路、致富路。項目建成后,龍巖至梅州、深圳、廣州將分別縮短至1小時、2.5小時、3小時,對于加快構建閩粵兩省內陸高鐵通道,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海峽兩岸融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