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美軍為清除塔利班高級指揮官本·沙馬克等人,決定發起“紅翼行動”。28日,行動正式開始。美軍派出海豹突擊隊四人小組滲透偵察敵情,遇到3名牧羊人,泄露了行蹤。幾小時后,150余名塔利班游擊隊員將四人包圍。四人小組一邊向美軍基地求援,一邊向附近村莊撤退。由于所在地為山區,無線電信號很差,小組指揮官在陣亡前才將求救信號發出,最后只剩一名隊員生還。美軍基地在接到求救信號后,于當日傍晚派出“支奴干”直升機搭載16名海豹突擊隊員前往救援。由于行動區連降暴雨,加之天色不好,救援直升機被設伏的塔利班人員擊落,16人全部陣亡。美軍隨即又派出大量直升機和A-10攻擊機,救出那名生還隊員。隨后幾日,美軍又斷斷續續找到陣亡人員的尸體,近20名海豹突擊隊員陣亡,“紅翼行動”宣告失敗。“紅翼行動”給美軍留下了深刻教訓,也為實施現代山地作戰提供了諸多啟示。
行動計劃務必周密細致。美軍“紅翼行動”的方案漏洞百出,其失敗警示我們,在籌劃作戰行動時應高度關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行動方案應力求詳盡。大到整個行動體系,小到每名參戰人員的具體細節,都不能遺漏。比如當地連降暴雨,而美軍的行動方案對天氣情況幾乎沒有考慮。二是應充分考慮各種突發狀況,要有不同的應急預案。如,美軍在實施第一次營救時,未充分考慮可能被伏擊等突發狀況,沒有可行的應對方案,最終導致機毀人亡。三是行動前須進行實戰化的仿真訓練。可依托訓練基地,通過反復地在近似于行動地域的地區進行仿真演練,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大家盡可能地熟悉行動細節,減少失誤。
山地戰須重視通信要素。試想,若是求救信號能早點發出,或者四人小組能夠與空中力量保持通信暢通,戰局可能大不一樣。由此可見,山地作戰情況特殊,高山林立、溝多谷深,對無線電通信效果影響非常大,對裝備器材的性能要求比較高。這啟示我們,在進行山地作戰時應充分考慮通信要素,根據不同行動地域,使用最適宜的電臺、衛星電話、簡易通信器材等通信設備,務必確保通信暢通。
作戰支援保障不能滯后。四人偵察小組自始至終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基地派出的營救力量也由于機毀人亡,未能提供任何支援。這些致命的失誤,都顯現出作戰支援力量的保障不力。接到求救信號后,美軍明知事發地已經發生激烈戰斗,卻并未派出無人機等偵察監視力量進行詳細偵察,貿然派出特戰隊員前往救援,且無空中火力護衛支援,因此很容易被設伏的游擊隊員擊中;此外,救援直升機墜落后,才再次派出大量直升機,為時已晚,耽誤了寶貴的營救時機。這些都表現出作戰支援保障的滯后,沒有與行動有效銜接、同頻共振。
行動撤離環節應引起重視。有了第一次被火箭彈擊中而機毀人亡的教訓,美軍在營救幸存隊員撤離時開始有所轉變,不僅對營救對象和附近環境進行了細致甄別與勘察,還出動攻擊機等空中力量進行支援,這也使得希望在該地再次伏擊美軍的塔利班游擊隊員未能如愿。軍事實踐中,撤離行動往往不會引起足夠重視,但是事實證明,撤離也是作戰行動的重要環節,不容忽視。
切莫忽視人的決定性因素。“紅翼行動”計劃非常粗糙,敵情觀念尤其淡薄,均與美軍自身的過度自負和輕敵大意密切相關。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以及戰爭形態的快速演變,軍事行動中對人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若人的因素發揮不好,就會導致各種問題出現,甚至會將己方逼入絕境。(樊天鵬 田文靜)